华泰证券:虚拟电厂有望迎来高质高速发展
华泰证券分析称,4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是首份针对虚拟电厂进行全局性指导引领的国家级政策文件。文件从规范定义定位、推动因地制宜发展、提升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完善参与电力市场等机制、提高安全运行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加强组织实施七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文件为系统推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有望推动虚拟电厂产业高质、高速发展。华泰证券认为虚拟电厂聚合商与软件供应商核心壁垒高,有望在行业快速发展中充分受益。
全文如下
华泰 | 虚拟电厂有望迎来高质高速发展
核心观点
首份国家级专项政策出台,引导虚拟电厂行业高质、高速发展
2025年4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是首份针对虚拟电厂进行全局性指导引领的国家级政策文件。文件从规范定义定位、推动因地制宜发展、提升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完善参与电力市场等机制、提高安全运行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加强组织实施七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文件为系统推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有望推动虚拟电厂产业高质、高速发展。我们认为虚拟电厂聚合商与软件供应商核心壁垒高,有望在行业快速发展中充分受益。
系统性顶层设计出台,有望助推虚拟电厂市场从邀约型向市场型加速过渡
政策方面,国家层面近一年来出台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配电网发展、新型主体发展等相关政策中均有条款提及虚拟电厂,涵盖发展方向、功能作用、参与市场方式等多方面;山西、宁夏、上海、广东等地亦出台了专项发展规划。但此前缺乏全局性的指导文件,文件发布针对虚拟电厂全局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有望助推我国虚拟电厂市场从邀约型向市场型阶段加速过渡。文件明确:到2027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2024年7月《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中要求:到2027年,实现典型地区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 5%或以上、着力推动具备条件的典型地区达到10%左右。根据我们预测,到2027/2030年我国最大电力负荷将达到17.04/19.72亿千瓦,若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求,需求侧响应能力需达到8520/9860万千瓦,那么由虚拟电厂提供的调节比例将超过23.5%/50.7%,虚拟电厂将成为主要需求侧调节手段之一。
灵活性资源接入依赖“四可”改造,配网有望受益于需求侧升级
虚拟电厂对增强电力保供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文件提出,要完善虚拟电厂接入调用机制,根据参与业务的技术要求、电力市场建设进程及运行管理需要接入相应系统。参与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虚拟电厂接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或通过接入负荷系统参与部分交易品种。灵活性资源的开发依赖于需求侧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的提升,我们认为有望带动配网智能化检测设备的升级,以及存量项目投资扩容。
虚拟电厂、绿电直连等模式加速发展,配网生态逐步生变
随着新能源分布式比例提升,电源资源在地调、县调层面快速增长,电力平衡压力不再仅存于主网,亟需配网扩容提升对充电桩和分布式容纳能力。虚拟电厂作为聚合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调节和市场交易,促进供需协同的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同时,像绿电直供数据中心等模式也有望在需求端促进新能源消纳,根据2023 年发改委、工信部《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底,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要求绿电消纳达到80%以上。配网生态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在配用电层面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更具经济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