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耕备耕拉开序幕!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近日,密云区河南寨镇两河村的神奇种子农场里,深V覆膜播种机在精准作业,一粒粒“农科糯336”鲜食玉米种子入土,这标志着2025年北京全市春耕备耕生产拉开了序幕。
“今年头茬鲜食玉米播种期较往年提前了15天,收获期可提前10天左右,种植效益可以提高15%。”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裴志超介绍,相较往年,2025年春播较早,除了天气回暖外,还得益于三重保障:优质高产、耐寒性的“农科糯336品种”;可有效避开早春低温、进行抢早播种的深V覆膜播种技术;鲜食玉米专用抗寒调节剂可有效提高玉米抗寒性,抵御“倒春寒”。
2025年,北京市将继续聚焦小麦、玉米等作物,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推动全市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在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0万亩的基础上,还将调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效益,做好稳产增产增效。此外,2025年全市还计划投入农机具1.3万台套,推广应用智能农机1300余台套。
在顺义区木林镇前王各庄村的麦田里,穿梭着专家和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在现场“把脉问诊”,分析苗情、墒情,按照“一地一诊断,一田一处方”指导落实抗旱保苗等春管措施。目前,北京全市约41万余亩冬小麦正陆续返青,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全力抓好春管。目前蔬菜的春茬育苗生产正处于关键期。据不完全统计,1.2亿株苗正在陆续定植,需做好温湿度调控、水肥管理、整地施肥、起垄做畦等相关工作。
精耕细作促春管,农资稳供也是春耕备耕的“压舱石”。北京市一方面储备了充足的种子、农药和化肥等农资,另一方面开展了农作物种子企业监督检查、农药质量监测和监督抽查以及对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数字监管与执法等工作,全流程确保春耕生产。截至目前,全市已储备种子1150万公斤、农药410吨以上,农资销售门店化肥到位量已达到约2.85万吨。
(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