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基金 利好来了?

东方财富网 2025-04-06 21:31:00
机构研报 2025-04-06 21:31:00 阅读

  【导读】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含权”二级债基审批或提速

  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大背景之下,“含权”基金产品的审批也在提速。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未来最低股票仓位设定为5%的二级债基,或可加快完成注册。

  此次“提速”引发市场关注,不少基金公司打算上报这类产品,更有公司考虑将目前待批的二级债基修改成5%的最低股票仓位下限,以加快审核进度。部分银行渠道也在与多家基金公司沟通,打算批量上架此类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年初出台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及,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近期针对二级债基的审核优化措施,也是对这一方案的具体落实。

  股票仓位最低为5%的二级债基有望快速获批

  作为“固收+”主流产品,二级债基已被很多投资者熟知。二级债基属于债券型基金,通常将80%以上的资产配置于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以获取稳定利息收入,同时允许将部分资产主动投资于股票市场,股票仓位一般为0~20%。

  近期这类产品迎来新消息。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同于传统的股票仓位为0~20%的约定,若合同约定股票(不含可转债)仓位在5%~20%的“新版”二级债基,审批有望“提速”。

  “此前二级债基与纯债基金等债基共用一个审核通道,未来,这种新版二级债基未来有望快速获批。”据业内人士透露,业内传闻这类基金15个工作日就能获批。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反馈,近期会陆续上报“新版”二级债基。同时,已有销售渠道与基金公司主动沟通,希望上架这类产品。“我们在布局二级债基时,并不愿意将其当作纯债基金运作,通常会保留一定的股票仓位,与这类基金的特点差异不大,因此近期打算上报这类产品。”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不少基金公司打算把之前已经上报待批的二级债基的股票仓位从0~20%修改为5%~20%,以提升审批速度。

  低波动稳健收益产品受关注

  “新版”二级债基也受到渠道的关注。部分销售渠道认为,无论股票仓位下限是0还是5%,关键是基金经理能够管理好。

  “在低利率环境下,过往业绩较好、回撤较低的二级债基受到市场欢迎,尤其是用业绩证明自己价值的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更受到青睐。”一位市场人士表示,“新版”二级债基若审批提速,渠道应该会积极布局。

  还有渠道人士表示,在债券整体收益中枢下降、权益市场收益中枢抬升的背景下,股债价值更趋均衡,做股债大类资产配置“固收+”产品的吸引力在提升。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3只二级债基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超过268.27亿元,其中,中银淳利三个月持有、中欧多利、建信丰融等募集规模分别达到53.2亿元、49.11亿元、41.32亿元,南方悦享稳健添利、南方泽享稳健添利、华泰柏瑞锦华等募集规模也超过20亿元,显示出这类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58%二级债基去年底仓位超10%

  有望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如果“新版”二级债基推出,投资者和基金公司都将有新的选择。

  “未来是布局最低股票仓位为5%的二级债基,还是继续布局最低0股票仓位的二级债基,取决于基金公司的自主选择。”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说,“无论何时都不会股票空仓的基金经理更适合选新模式,也有基金经理希望股票仓位下限可为0,以应对极端行情,就会选择传统的二级债基。”

  还有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在二级债基的投资运作中,自己更愿意保持股债恒定的策略,因为择时并不容易,极端行情下清仓也容易错失后期的反弹。

  另一位管理二级债基的基金经理也表示,在自己过往投资操作中,股票仓位低于5%的概率较低。不过,也有一些二级债基的基金经理不喜欢在投资组合中配置股票,偏好在投资组合中用可转债来做进攻,但这类基金经理占比并不高。

  Wind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591只二级债券基金(剔除今年成立产品)中,97只产品未持有股票,占比仅为16.4%;343只产品的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过10%,占比达到58%。目前这些二级债券基金合计持仓超过88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出台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及,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目前这一优化二级债基的审核的措施,是对这一方案的具体落实。同时,随着这类产品不断落地,将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这类基金,利好来了?)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