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点评:当前债市与2022年赎回潮有何异同?
近期债市持续调整,基金赎回压力增大,似有负反馈之势,当前债市下跌与2022年赎回潮有何异同?
相同点之一在于都是大幅下跌,利率债跌幅基本一致。近期债市大幅调整,与2022年下半年债市下跌相比,本轮长端利率调整幅度和速度均已达到或超过2022 年下半年水平。2022 年下半年10 年和30 年国债利率分别上升33.5bps 和27.5bps,而本轮已经达到29.0bps 和23.6bps,调整幅度已基本相当。而从调整速度来看,与2022 年11 月利率上升最快阶段相比,本轮长债利率上升速度更快,幅度更高。
相同点之二在于驱动因素都有前期资金收紧、宏观政策发力和预期改善。2022 年11 月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优化以及房地产政策放松,使得经济增长悲观预期扭转,短端资金面逐渐收紧,理财破净压力下机构进行预防性调仓,抢跑造成债市大跌进而形成负反馈。当前债市来看,自去年9 月政治局会议扭转预期以来,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3 月政府工作报告延续政策基调。年初实现信贷开门红,资金面持续偏紧,部分高频数据显示开工加快,地产销售方面二手房成交面积回暖,市场对于基本面预期改善。
不同点之一:本轮调整信用下跌幅度低于2022 年,这对理财等主要投资信用的机构压力相对较小。与2022 年相比,本轮调整更多集中于利率债,信用债调整幅度并未达到2022 年水平。这也可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理财等集中配置信用债机构的赎回压力,虽然依然存在一定净值回撤压力,但目前来看,尚未达到2022 年水平。
不同点之二:理财对波动的承受能力或高于2022 年。理财资产配置结构变化来看,去年受到叫停手工补息、信托通道监管加强、同业存款自律倡议的影响,理财投资存款规模自2021 年以来首次出现回落,去年底存款占比下降至23.9%,但仍高于2022 年底的存款占比,当时存款占比仅17.5%。当前理财持有存款及现金比例更高,使得破净率低于2022 年。另外,理财留存收益的逐步释放也有助于稳定净值。
不同点之三:本轮调整压力更多来自大行,当前银行负债和盈利面临更大压力。
去年12 月和今年1 月银行同业存款累计减少4.3 万亿,与此同时政府债券净融资2.07 万亿,叠加信贷投放,造成银行负债端压力加大。大行被迫减少融出,并增加同业存单融资来弥补负债缺口,去年12 月以来同业存单净融资达到2.6 万亿。
银行融出减少叠加存单供给放量,显著推升了资金价格和存单利率。
不同点之四:当前央行态度谨慎,资金更紧,曲线持续倒挂。2022 年赎回潮发生时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25 个百分点,补充长期资金,当年12 月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1.56 万亿元。而当前央行资金投放相对审慎。此前12 月至来年2 月,往往会有降准落地,但今年并未落地。去年12 月和今年1 月央行累计净投放资金2.54 万亿,并不能完全弥补银行负债缺口,而2 月央行继续净回笼资金4773 亿元。当前DR007 与7 天OMO 利差大幅抬升处于高位,10 年国债和1 年存单也持续倒挂。
目前反馈机制在演进过程中,利率大幅上升增加赎回压力,并且在季末银行指标压力增加情况下债市继续面临压力。当前央行的态度和行为是关键,债市的稳定需要央行投放资金呵护市场,以避免市场负反馈机制加剧,甚至再现2022 年情况。债市持续调整,基金已经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而且临近季末,不排除银行二级市场卖券应对负债端压力以及利润考核的可能,这进一步增大债市调整压力。
如果利率在当前水平继续快速攀升,则可能增加赎回风险,导致反馈循环发生。从绝对点位来看,当前10 年国债收益率达到1.89%,已经接近去年12 月9 日的水平,而去年12 月9 日正是提出货币政策从“稳健”改“适度宽松”的日期。这意味着当前长债利率可能已经调整到位。当前偏紧的资金会面临越来越显著的压力,央行的态度和行为是关键,债市的稳定需要央行投放资金呵护市场,以避免市场负反馈机制加剧。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基本面超预期,赎回风险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