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金融行业点评报告:解锁“气象×金融”融合密码 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

徐丰羽 2024-12-19 00:00:00
股市要闻 2024-12-19 00:00:00 阅读

  事件描述

      12 月6 日,中国气象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探索“气象×金融”新质生产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事件点评

      国家布局“气象×金融”新质生产力利好金融机构及天气敏感型企业。对于天气敏感型企业,天气衍生品为其管理天气风险提供了更多对冲手段;对于保险和证券期货业,有助于其创新开发更多金融气象指数衍生品,发挥风险保障的作用;对于银行业,更侧重于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了解其资产面临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

      保险发挥“气象×金融”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作用。我国绿色保险制度较为完备,发挥了重要的风险保障作用。2023 年我国绿色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298 亿元,提供保险保障709 万亿元。《意见》提出要深化保险业气象服务,特别是气象保险产品、农业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2023 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429.66 亿元,CAGR5 为16.28%,当年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4.98 万亿元。

      风险提示: 1、政策实施不及预期;2、气候变化加剧导致资产贬值等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