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AI创新推动云&端共振上行 自主可控领域向卡脖子环节攻坚

证券之星 2024-12-27 14:58:47
股市要闻 2024-12-27 14:58:47 阅读

AI 云/端共振上行,看好新产品和新技术。AI 在chatgpt 后进入加速进化阶段,经历了2 年高强度投资后,万卡集群规模升级和推理应用加速是未来1 年主要的产业热点和发展方向。对于云端投资而言,AI应用和端侧尝试会逐步成熟,进而带动第二波投资高峰,机柜方案的推出指引了未来在scale up 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功率密度提升带来的产业链变革也值得重点关注,推理侧百花齐放带动产业解耦,以太网和ASIC 会是重要的解决方案,CPO 加速迭代逐步成为共识。因此,我们建议关注海外强相关的配套供应链企业,包括:PCB/电源/液冷/以太网交换机/先进封装等,建议关注:沪电股份、胜宏科技、生益电子、深南电路、生益科技、沃尔核材、长电科技、晶方科技等。国内AI 也会进入加速期,推理侧和国产替代是国内更具备潜力的方向,建议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盛科通信、华丰科技、通富微电等。

    Meta-Rayban 眼镜成功给AI 轻型应用指引了硬件方向,有望复刻TWS耳机的成长路径,AI 手机作为AI agent 最好的终端载体,25 年也有有望加速迭代,建议关注苹果供应链(立讯精密、鹏鼎控股、东山精密、领益智造、蓝思科技、水晶光电等)和AI 眼镜供应链(歌尔股份、天键股份、漫步者、华勤技术、恒玄科技、瑞芯微、中科蓝讯、晶晨股份等)。

    半导体国产替代势在必行,自主可控大有可为。2023 年,下游晶圆厂大量进口海外设备,并与国产设备厂商配合推进制程工艺卡脖子环节突破,2023 年末以来部分产线已有序启动扩产。展望2025 年,依托充足海外设备囤货,以及产线工艺和设备优化,先进产线扩产态势良好,叠加国产化率提升,设备订单持续快速增长。中长期来看,先进制程缺口依然巨大,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风险下,扩产力度和持续性值得期待。坚定看好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板块,建议关注低国产化率、亟待国产化攻坚的细分卡脖子环节,如检测量测设备的中科飞测、精测电子,以及关键卡脖子产业链优质厂商;建议关注关注先进制程扩产受益程度深的细分卡脖子工序厂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

    而半导体材料受益于下游晶圆厂存储厂产能利用率态势良好,需求保持复苏态势,且中长期随着先进制程扩产以及国产化加速继续推进,成长空间依然巨大,建议关注格局良好、在先进产线有较好产品和份额突破的安集科技、鼎龙股份、江丰电子、广钢气体等。

    同时,随着半导体对算力、性能、功耗要求越来越高,先进封装愈发成为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尤其是国内在先进制程演进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建议关注先进封装布局较好的厂商,通富微电、长电科技等;同时先进封装带动上游产业链发展机遇,建议关注在海内外客户有所供应或验证的优质设备材料厂商,如芯源微、拓荆科技、雅克科技、华海诚科等。

    【风险提示】

    国际局势等宏观因素影响需求复苏:全球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如贸易争端、地缘政治紧张和经济制裁,都可能对市场需求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宏观因素可能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企业投资减少,从而抑制需求的复苏。

    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技术进步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关键技术的研发进展缓慢或者未能实现预期的突破,可能会阻碍产品的创新和升级,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表现。

    新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不及预期:新产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接受度。如果新产品未能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或者市场推广不力,可能会导致销售不佳,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中美摩擦加剧带来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会迫使企业重新考虑其供应链布局,以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和关税。这种产业链的重构可能会导致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下降,甚至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

    部分原材料价格可能波动:经济复苏可能会导致对某些原材料的需求增加,从而推高价格。这种价格波动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