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跟踪报告:比亚迪:公开招聘具身智能团队 主机厂入局机器人赛道加速

苏千叶 2024-12-19 00:00:00
股市要闻 2024-12-19 00:00:00 阅读

  事件:

      12 月13 日,比亚迪官方发布2025 届具身智能研究团队招聘简章,显示目前团队已开发完成工艺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等产品。

      评论:

      比亚迪入局具身智能,开启全球招聘。比亚迪的具身智能研发团队专注于探索和满足公司内部大规模应用场景的需求,从事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定制化设计与开发工作,致力于提升机器人的感知和决策能力,加速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此前,比亚迪的生产设施中已经引入了优必选推出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并已经在比亚迪汽车制造工厂开始实地训练。它能够与L4 级别的无人驾驶物流车、无人操作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协同工作。Walker S1 的尺寸接近真实人体,身高为172厘米,体重76 公斤,可以携带15 公斤的负荷行走。Walker S 系列已经收到了来自汽车制造商超过500 台的预订单。

      团队预判发展趋势,挖掘应用场景需求。目前具身智能团队将精力投入到发现公司内部的大规模应用场景需求上,进行各种机器人主体和系统的个性化开发,促进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截至2024 年12 月,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工艺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及类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开发。引入人形机器人这一策略并非偶然,而是比亚迪对未来发展的洞察,旨在结合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技术。

      比亚迪已与多家机器人企业合作,并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汽车发展。比亚迪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已经与一系列产业链上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在比亚迪的汽车生产线中,可以看到来自库卡、天奇股份、艾利特机器人以及巨一科技等多家公司的机器人产品被应用。在11 月举行的庆祝比亚迪成立30 周年和第10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发布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宣布了一项重大计划:公司将投入1000 亿元人民币,用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这项投资不仅体现了比亚迪对智能化发展的重视,也展示了其在这一领域的雄心壮志。

      众多大厂闻风而动,积极布局。在具身智能领域,比亚迪并非孤军奋战。该领域的探索吸引了多家大型企业的积极参与。例如,小米集团的核心创始团队创立的小雨智造近期完成了由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的新一轮融资,这将加速其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创新。奇瑞汽车也在今年5 月宣布涉足人形机器人工程,并在2024 年的北京车展上推出了名为Mornine 的人形机器人模型。与此同时,小鹏汽车去年首次公开了其双足机器人PX5,这款机器人预计将在小鹏的工厂及销售环境中进行测试。广汽集团则在本月揭开了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面纱,并透露其机器人研发已进展到第三代,一款全新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预计在今年底正式亮相。据界面新闻,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指出,汽车制造商们进入人形机器人市场,在短期内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生产制造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人形机器人承载着进入家庭、服务大众生活的愿景,这一发展方向与汽车产品的理念有着相似之处。

      投资建议:政府部门积极配合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华为和特斯拉等科技公司也不断增加对人形机器的研发投入,人形机器人落地量产进程加快。建议关注1)丝杠:五洲新春,鼎智科技,斯菱股份,北特科技,丰立智能,双林股份,贝斯特;2)减速器:绿的谐波,中大力德,富临精工,恒工精密;3)传感器:

      东华测试,柯力传感,安培龙;4)电机:步科股份,德昌股份,伟创电气,科达利;5)设备:浙海德曼,华辰装备,日发精机。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放量不及预期、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工业自动化需求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