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外周介入国采进行时 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进
核心观点:
国产外周介入类产品推陈出新,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概要》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存患者人数为3.3 亿人,其中外周动脉疾病人数约4,530 万人,占比达13.73%。根据QYResearch 的数据,2023 年全球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市场规模约为96.25 亿美元,预计2030 年将达到162.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75%。目前外周介入类产品可以归类为外周静脉介入和外周动脉介入,其中腔静脉滤器及回收系统和抽吸导管分别是这两类中最主流的产品。据NMPA 注册显示,腔静脉滤器及抽吸导管目前均有十多个品种上市,国内生产厂商包括先健科技和心脉医疗等。与外资品牌贝朗、库克等相比,国产品牌的产品规格更加丰富,适应不同手术场景的能力更加优秀。我们预计随着国产品牌不断推陈出新,国产外周介入产品的渗透率将有望不断提高。
外周国采进行时,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外周介入集采已在多省市开展,加速了腹主动脉支架、静脉支架和球囊扩张导管等产品的国产化替代率。2024 年9 月,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人工耳蜗类及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将开展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和静脉支架等三类外周介入产品的第五批国家集采。根据通知中医疗机构报送的需求量情况,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的国产化率分别仅为1.80%和0.12%,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外资品牌如波士顿科学、戈尔、雅培等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据NMPA 注册显示,髂动脉方面目前国产品牌仅先健科技一家注册。与之相比,静脉支架受益于先前多次集采,国产化率相对有所提升达到21.72%。我们预计,随着本次国采开标落地,相关外周介入企业如先健科技、心脉医疗等将进一步提升院端市场渗透率,提高品牌知名度。
投资建议。外周介入类集采对于具有较强销售能力、具有品牌粘性和库存空间优势的国产外周介入企业有望明显受益。建议关注先健科技。
风险提示。无保底价风险、未能维持分销商关系风险、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