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量产元年 明日在途
核心观点
人形机器人行业大趋势已定,硬件趋向收敛,软件训练开启,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量产预期: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更是人形机器人通用能力跃升的起点,全球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场景训练。工厂训练是破除具身智能数据不足与实用性低下之间“引力束缚”的关键,也是积累高质量、大规模应用数据的必要手段。
短期(3年内)人形机器人有望应用于特种场景。我们认为特种场景成本敏感度较低、遥控操作可在短期弥补具身AI不足导致的机器人自主性不足。
中期(3-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应用于制造场景。我们认为制造场景下的通用机器人不止双足人形一种形式,前期工厂训练泛化后的技能同样有望搭载于轮式机器人,制造业企业对于通用机器人形态的选择将加入成本考量、更加因地制宜。
远期(5年以上)人形机器人有望应用于民用场景。随着规模效应释放及大模型的成熟,该阶段人形机器人有望降价至2万美元/台,同时自主性与硬件性能将大幅提升,人形机器人将真正进入人类的家庭与工作场景。
投资建议:
(1)短期:海外公司产品定型及量产将近,看好国内配套产业链。
中长期:看好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崛起、科技巨头引领下全球机器人生态共建,重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长期投资价值。
(2)软件:关注具身智能技术突破性成果、人形机器人大脑及小脑环节。
(3)硬件:关注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产业相比的增量环节:更精密的传感器、更高扭矩密度的电机、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更轻量化的材料。
风险提示:
1)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2)人形机器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3)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