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债市展望:2025:债市“1%”时代?
展望2025 年,债市将谱写怎样的华章?本文聚焦于此。
化债背景下,宽财政与宽信用怎么看?明年财政发力,重点将落在化债、补银行资本、稳地产以及扩内需,在化债组合拳和财政发力更加积极的背景下,新一轮的信用扩张或正在孕育。按2025 年目标赤字率在3.5%-4.0%计算,我们预计政府债发行规模在14 万亿元左右:(1)中央财政:普通国债预计发行4.14-4.73 万亿元;此外,补充国有大行资本金的特别国债预计发行1 万亿元;用于“两重”、“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预计发行1 万亿元;(2)地方财政:新增一般债预计发行0.73-0.84 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预计为4.5-5.0 万亿元,其中,土储专项债为0.5-1.0 万亿元,用于扩基建和稳地产的新增专项债或超3.2万亿元,用于化债的特殊新增专项债为0.8 万亿元;此外,用于化债的置换专项债规模为2 万亿元;(3)广义财政:城投加杠杆有望较2024 年呈现边际改善,但总体或仍偏谨慎;央企加杠杆或能为经济增长引擎带来一定补充。
居民加杠杆怎么看?促消费与居民短贷:2025 年聚焦于促消费的领域政策储备较多,明年居民消费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提振,居民短贷预计将继续有所支撑。
稳地产与居民中长贷: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之下,2025 年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及预期或将得到一定改善,但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的实际修复情况,仍需进一步观察,对应到居民加杠杆意愿及能力空间来看,或也还需合理评估。
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怎么看?关于降准:若2024 年内第二次降准能够落地,对于2025 年我们预计将还有50-100BP 的降准空间,对应1-2 次降准操作;若2024 年未进行第二次降准,我们认为不排除2025 年降准100-150BP 的可能性,对应2-3 次降准操作。同时,央行也将利用“7 天逆回购投放/买断式逆回购/降准/国债买入/MLF”等工具进行基础货币投放。此外还需关注结构性工具的运用,尤其是与财政及地产政策的配合发力情况。关于降息:我们预计2025 年政策利率降息幅度有望达20-40BP,对应或进行1-2 次降息。更关键的问题在于降息的节奏,对此需密切关注两方面压力和变化,一是国内银行息差压力,二是汇率压力。政策利率引导之下,资金利率中枢及存单利率预计进一步下移。
机构行为怎么看? 2025 年“资产荒”或有所一定缓和,但趋势仍难言逆转,重点关注非银负债端稳定性:一方面,在宏观政策组合发力之下,经济增长和信用扩张有望有所修复,债券资产供给规模或将抬升,“资产荒”或呈现一定缓和;但另一方面,在化债过程中,部分高息资产被置换为低息资产,叠加银行降成本,部分资金或将面临重新配置的压力,债市“资产荒”现象预计仍将延续。
交易节奏怎么看?政策加码下,明年需密切关注基本面及宽信用的修复情况,但考虑到基本面实质性修复或仍需时间等待和进一步确认,且宽货币配合发力之下降息降准均可期,故而债牛逻辑或仍难逆转,债市利率仍处于下行区间,具体幅度则或取决于货币政策的宽松情况以及明年政策效果的显现。若OMO 利率逐步降至1.1%:隔夜资金利率运行区间预计逐步下移至1.0%-1.2%,1Y 存单利率运行区间预计逐步下移至1.3%-1.6%;10Y 国债利率明年全年运行区间预计为1.3%-2.0%,或主要围绕1.70%中枢波动。对于明年债市仍可保持乐观,关键在于曲线形态变化,以及入场交易配置的节奏,债市波动调整或有所加大。
此外,股市楼市对债市资金或存在一定虹吸效应,但整体来看影响或处于相对有限的范围内,在货币宽松和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2025 年仍有望实现股债双牛。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海外地缘政治冲突。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