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的OPTIMUS时刻”系列(十):解构中国台湾人形机器人“风向标”
探寻中国台湾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新机。相比于中国大陆人形机器人次行情以特斯拉Optimus 进展与量产节奏为主导,中国台湾人形机器人行情以英伟达的布局为核心催化。我们以所罗门、桦汉科技、盟立和直得构建中国台湾人形机器人风向标,自2024 年3 月15 日至4 月12 日,风向标涨幅超53%,核心变化在于2024 年3 月19 日英伟达2024 GTC 发布“Project GR00T”人形机器人大模型,打开了中国台湾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成长空间。从产业链思路来看,中国台湾机器人厂商大致可分为1)本身与英伟达有业务相关性;2)在中国台湾位居龙头。
由华为、英伟达战略出发,推导人形机器人“三角论”。我们复盘两大科技龙头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无论是英伟达的Jetson Thor、GR00T、Isaac Sim三层计算平台,还是华为的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极目团队;不难看出,科技龙头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布局更偏向大模型、具身智能、数据开发平台等软件业务方向,基于此,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合作关系将以“三角论”的方式展开,并有望成为一种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
人形机器人的“三角论”。机器人整机、大模型、芯片(计算平台)构成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三角关系:芯片的性能提升推动大模型的算法进化,大模型的突破反哺整机功能实现,而整机的市场需求又反向驱动技术革新。海外最典型的人形机器人“三角模式”就是1X+Open AI+NVIDIA。反观华为,盘古大模型、昇腾芯片已完善两角,通过复刻鸿蒙智行模式,推进整机合作,有望构建全栈布局与全链条协同,形成与海外模式相抗衡的技术与市场优势。
从Gartner 曲线、新能源车指数,判断人形机器人持续性。我们深度分析人形机器人Gartner 曲线和2010 年后的新能源车指数,对人形机器人行情的未来走势进行展望,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主题投资(2023 年-2026 年)
逻辑:处于0→1 的早期技术突破阶段,市场更多基于未来愿景的主题投资。
驱动力:消息催化(例如技术突破、公司推出样机或合作消息)。
市场表现:沾边即涨,板块普涨,聚焦“赛道热点”,而非业绩兑现。
标志性事件:大型科技公司(如特斯拉、华为、英伟达等)将推出人形机器人样品,初步展示实际应用场景。
2)初期放量(2026 年-2029 年)
逻辑: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化(如工业协作、养老服务、公共服务等场景的补贴和推广)。
驱动力:需求侧政策刺激叠加供给侧技术逐渐成熟,初步商业化落地,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转向实际量产,市场需求小范围提升。
市场表现:供应链中关键技术环节(如六维力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灵巧手)短缺,龙头企业或大幅领涨。
标志性事件:第一批量产机器人有望实现商业落地,机器人产品在特定场景中初步具备性价比优势(如仓储物流、工厂装配、商用服务机器人等)。
3)大规模应用(2029 年-2035 年)
逻辑:产品应用场景扩展+成本大幅下降。
驱动力:经济性达到拐点(单台成本低于工资成本),叠加AI 算法大幅进步,实现“类人工作能力”,有望推动产业全面放量。
市场表现:龙头公司成长为大市值企业,估值持续扩张,行业格局清晰。头部玩家市占率或将提升,带来超额收益。
标志性事件:家庭型人形机器人普及,服务场景覆盖养老、教育、家政;商用机器人实现高度自动化的办公和工厂工作。
投资建议:龙头科技公司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偏向于轻资产的软件端,占据价值链高地,对于零部件等硬件端有望选择代工或自身赋能,从而实现快速落地。
华为潜在机器人产业链关注“1+5”:1)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签约厂商中:拓斯达、埃夫特、中坚科技、兆威机电、禾川科技;2)柯力传感:六维力传感器已于9 月给华为送样,客户样品测试顺利,近期将完成验收。
英伟达潜在机器人产业链:关注1)原本与英伟达有一定业务合作的厂商,如奥比中光、天准科技等;2)与英伟达在中国台湾,寻求并组织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的盟立,有投资合作的伟创电气。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进展不及预期;国内厂商产品开发进度、核心客户导入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成本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