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行业动态:第五批耗材国采落地 积极看好国产替代机会
行业近况
根据国家医保局1,2024 年12 月19 日,第五批医用耗材国家集采中选结果已经公示。我们认为本次中选结果、降价幅度符合预期,我们积极看好外周介入领域的国产替代机会。
评论
本次涉及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两大类别,内外资企业大部分顺利中标。1)人工耳蜗需求量分别为1.1 万套,3 家外资和2 家国产企业全部中标,我们梳理发现中标价相较于最高限价降幅为25-40%,终端价格区间为44,800-55,998 元。2)外周血管支架分为下肢动脉、非下肢动脉、静脉三大类,需求量分别为12.3 万/10.1 万/3.4 万个,合计25.8 万个。本次共有18 家企业中选,中标价相较于最高限价的降幅为30-61%,其中大部分在50%附近,终端价区间为2,280-4,130 元。心脉医疗等国产头部企业和大部分外资企业均实现中标。
外周和神经介入集采密集进行。近期,除本次国家集采外,河北省医保局2近期牵头26 省联盟集采神经介入(密网支架、颅内球囊)和外周介入(外周球囊、导引导管、导引鞘);甘肃省医保局3牵头24 省联盟集采外周介入(微导管(含套装)、微导丝、明胶海绵、栓塞胶、栓塞微球等);安徽省医保局4组织神经介入集采(颅内支架、取栓支架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高值耗材集采2025 年或将基本落实完毕,积极看好国产替代机会。根据我们的分析,截至2024 年底,心血管(冠脉、起搏器、电生理)、骨科(脊柱、关节、创伤)均已发生较为充分的集采覆盖,神经介入、外周介入有望随着上述几个集采的结束而基本完成覆盖。自2020 年冠脉支架国采开始,历时四年多,我们认为高值耗材有望在2025 年上半年实现应采尽采。我们认为国产头部公司有望凭借完整管线、渠道优势持续提升份额,在逐渐趋稳的新价格体系下兑现国产替代逻辑。
估值与建议
我们对外周介入头部国产企业心脉医疗的目标价和盈利预测做出调整,请见正文。我们建议关注高值耗材国产头部公司:惠泰医疗、心脉医疗等。
风险
集采降价超预期,竞争格局恶化,新品研发失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