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2025年投资策略报告: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北交所成立三周年,多维度发展已初见成效。截至2024年12月19日,三年多时间里,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从81家增至261家,总市值达到6033亿元,实现了快速增长。北交所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融资渠道,还通过优化上市条件、强化持续监管和创新交易机制等措施,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创新成色越来越足,高新技术企业超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10家公司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认证。北交所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实践,为更多类型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了新路径。总体来看,北交所的成立和运行,对于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部分。
北交所当前估值相对合理、募投规模小但成长性良好、板块特色鲜明。北交所在经历长期的流动性折价后,从2023年末至今,整体估值水平已达到相对合理水平,上市公司平均PE与科创板和创业板相比较为适中,尽管存在部分高估值企业,但整体估值与盈利匹配度良好。募投规模虽相对较小,但上市公司成长性良好,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较高,凸显了北交所在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上的特色和优势。北交所的板块特色鲜明,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等领域,超过九成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彰显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围绕“深改19条”奠定的中长期基调,正加速推进市场的高质量扩容,并购重组以及多元化产品也将进一步完善北交所市场功能。“深改19条”政策框架明确了北交所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并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正通过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增强市场流动性、扩大投资者队伍等措施,全方位提升市场功能。特别是新三板作为北交所的重要后备军,其数量充足且质地优良的企业为北交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政策预期中,并购重组快速推进,北交所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拓宽业务领域,丰富产品矩阵,产业整合成为主旋律。同时,ETF和可转债产品的发展也有望多点开花,北交所正在推动相关业务落地,研究推出北交所指数衍生产品,为市场提供更多投资选择。这些政策的实施预期将进一步提升北交所的市场地位,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增强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北交所向成熟、高效的交易所迈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各个细分行业的“尖子生”和“小巨人”正借助北交所这个独具特色、旗帜鲜明的平台迅速成长,而当前北交所的交易逻辑也正在从短期估值修复逐步转向长期价值投资,在此过程中,我们建议关注并购重组、新质生产力为北交所企业带来的巨大机遇。
建议关注主线:并购重组、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车路云及自动驾驶、商业航天、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半导体、自主可控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