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思考:字节的AI野望和追赶者的极限

  行业近况

      本周(12 月16 日-12 月20 日)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8%,互联网指数(KWEB)下跌2.3%,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8%。

      评论

      当下的市场风格很明确——我们认为,宏观政策虽有待验证但整体态度积极,市场有希望但暂时没抓手,那么积极寻找热点概念便成为较优解,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字节AI概念股已经在A股成为热点,本周则继续发酵,12 月18 日,火山引擎Force大会宣布,截至12 月中旬豆包通用模型的日均tokens使用量已超过4 万亿,豆包App的MAU仅次于ChatGPT,并正式发布了豆包视觉理解模型等一系列模型。

      虽然A股市场寻找豆包上下游产业链、豆包映射与我们所覆盖的互联网投资无关,但市场对比后不免失落:一方面是全力投入、拥抱技术新趋势的未上市巨头,另一方面已上市互联网巨头仍在价格竞争上奋力争取。甚至今年以来,诸多公司在电商、海外电商、生活服务等方面感受到来自字节的压力减弱,一定程度上也因为字节把海外和AI放在了更高的优先级,“传统业务”肩负“赚钱养家”使命,而不能在内部拿到更多战略性投入资源。

      我们认为,公司与市场是相互成就、相互影响的结果。在过去3 年间,市场对宏观的预期明显转变,在乐观情绪下市场奖励创新者,而在悲观情绪下市场奖励守成者。如果本身市场对于类似拼多多海外的明显进展置若罔闻、对美团拟加大一些海外投入如坐针毡、对阿里云所取得的各项技术突破有所忽视,或许就可以不要求这些公司像未上市的字节一样,面对新技术一往无前,因为本身目前的市场氛围对创新投入的容忍度保持谨慎。但反过来,我们认为这也给了我们一条板块未来隐藏的逻辑暗线,即:市场是指导资源配置的灯塔,适度的泡沫可能才是创新的源动力。时至今日,我们想跨过追赶者的极限,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出自己的创新能力,虽然在当前的互联网板块谈泡沫显得有些脱离实际,但恰恰是因为悲观的逻辑早已深入人心,依靠共识本身也很难取得超额收益。

      更进一步讲,互联网板块已经连续3 年降本增效,23、24 两年板块利润释放出色,然而,未来不仅进一步降本增效的空间在缩窄,甚至我们已经观察到部分公司的成本费用有抬升的趋势。在这样的现实下,若仍着眼于利润释放逻辑,则25 年互联网板块并无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但兼具消费与科技属性的互联网,何时能在消费之外,被关注到科技的一面,或将为板块注入全新的逻辑。

      估值与建议

      我们维持个股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风险

      宏观环境及国际关系不确定性,内容监管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