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报: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发布
科学家发展出环境智能型高产—稳产作物设计育种新策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团队明确高温致使番茄大幅减产、果实品质低下的植物生理学基础在于高温等农业逆境抑制碳同化物从源器官到库器官的分配,并基于此发展出环境智能型高产—稳产作物设计育种新策略,即将一个10 bp 的热响应元件精准敲入番茄内源细胞壁蔗糖转化酶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基因LIN5 的启动子靶向区。该策略建立了通用的高产稳产快速育种技术体系,首次在主要粮食和蔬菜作物中同时实现了“顺境增产,逆境稳产”环境智能型作物种质的快速创制,并为植物发育环境适应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了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和可行的技术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期刊。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借刀”清除致病蛋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埙、丁澦介绍了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基于人体细胞内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溶酶体降解系统这两大蛋白质降解系统衍生的两类降解和回收致病蛋白的技术路径及技术分支,并指出该技术具有作用靶点丰富、作用速度更快、特异性和选择性更好、突破耐药性、患者用药方便且具有更好的依从性等独特优势,但口服药物的成药性有待提高、降解机制需进一步解构、药物的稳定性等需进一步验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期刊。
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发布。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 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正式发布,是《Nature》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学术影响力以及组织领导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推动国际科技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重要贡献。
科学家发现能抵抗病毒感染的全新细菌免疫系统。中国药科大学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肖易倍团队及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细菌免疫系统CRISPR—CAAD,其检测到病毒入侵时会合成的cA4 和cA6 能将分子腺苷三磷酸(ATP)转化为三磷酸次黄嘌呤核苷(ITP),在耗尽细菌能量的同时阻止病毒复制和扩散,随后细菌利用核苷酸水解酶将有害的ITP 分解成无害的肌苷酸(IMP),进而确保细菌群体的生存。CRISPR—CAAD 抗感染机制的发现,为理解细菌免疫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视角,并为研发相关抗感染药物提供重要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嫦娥六号月壤样品揭示首个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和蔡书慧等联合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玄武岩样品中记录的磁场信息,发现月球磁场可能在28 亿年前发生反弹,其原因可能是发电机主要能量来源发生变化或初始驱动机制再次增强,这与先前认为的月球磁场在约31 亿年前急剧下降且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不同。上述研究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中长达十亿年的空白,并首次提供了来自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测量结果,进而为“月球磁场发电机”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提供了关键约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风险提示:前沿科技发展进程在规制边界、演进路径、商业落地、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