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利率债观察:中间变量进一步优化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提速

张旭 2024-12-24 00:00:00
股市要闻 2024-12-24 00:00:00 阅读

  1、中间变量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提速今年1 月16 日,习近平总书记于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强调“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这一年,我国央行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赓续前行,驶入了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快车道。今年年中,潘功胜行长提出“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等五点关于政策框架演进的思路,令市场主体对框架转型的理解豁然开朗。

      “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既厚积薄发、又勇于突破。货币政策中间变量意义重大,每一次微小的改动都需稳扎稳打。从淡出具体数值,到更加重视社融数据,再到锚定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无不体现出决策者的深思熟虑。

      M1 口径的调整是现阶段优化中间变量的突破口。新口径的M1 与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更强,方便社会公众更加准确地解读经济金融的运行状况。三十年未变之M1 口径,本次从修订意图的公开提出到新口径的公布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既思路清晰、又落实稳妥。形象地讲,这方面改革的大致思路是形成“牵7D OMO 利率之一发而带动各市场利率这全身”的传导。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如何将改革思路落地于金融市场,根植于投资者心中?货币当局费尽了心思,做出了周密安排。

      “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功在当下、利在长远。去年10 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民银行迅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于今年8 月开展了首次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经多月探索后该工具已趋于成熟。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工具既化解了政府债券供给冲击之近忧,又消除了中长期流动性投放能力衰弱之远虑。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总量工具的有益补充,其通过内嵌激励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人民银行以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为基本原则,科学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现阶段,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大力提振消费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明年要重点抓的任务之一,我们认为可考虑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消费金融领域的支持。

      “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成效已现、精进不休。央行在货币市场的预期管理已炉火纯青,近些年“货币市场利率围绕OMO 利率运行”便反映出了央行预期管理的成效。今年二至三季度,央行在债券收益率曲线长端打出了一套预期管理的“组合拳”,有效地阻断了债券收益率快速单边下行的趋势。未来,随着央行政策沟通与操作的相互印证协同,市场预期会愈发稳定和可控,央行的预期管理很可能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2、风险提示

      经济基本面变化超预期,不理性的预期引发市场快速波动,对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解不到位。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