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及下辖各区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经济实力: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体系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山东省龙头地位、副省级城市中游。在建设蓝色海洋经济区、西海岸新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级战略的推动下,青岛市经济发展前景向好。2023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 万亿元,同比增长5.9%。当年三次产业比重为3.1:33.4:63.5,以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为主的服务业是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以GDP/全市常住人口计算,2023 年青岛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20 万元,与山东省和全国的比率分别为1.67 倍和1.70 倍。青岛市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目前已形成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七大优势产业,并培育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制造商,品牌经济效应显著,包括电器制造代表企业海信集团、海尔集团,世界知名啤酒制造企业青岛啤酒,全国重要轨道装备制造企业中车四方等;近年来,全市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2023 年全市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5.0%;消费市场企稳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318.90 亿元,同比增长7.3%。港口区位、开放优势决定了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特点,当年青岛市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分别为8759.70 亿元和4.6%。2024 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当期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 万亿元,同比增长5.6%;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6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2%、5.1%和2.9%。
青岛市下辖区市经济发展特色各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经济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其他区市工业集中度较高,其中西海岸新区和即墨区是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内陆县域平度市和莱西市是全市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基础较好。沿湾城区经济结构及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优于内陆县域。从经济水平来看,西海岸新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高地,立足海洋特色优势,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市首位,2023 年GDP 突破5000 亿元,达5003.83 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约三分之一,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规模在全市均处于绝对优势。胶州市、即墨区、市南区、城阳区、市北区和崂山区2023 年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经济规模依次排名后三位,其中李沧区以633.50 亿元继续居于末位。
随着经济回稳向好,当年青岛市各区市经济增速均有所提升,经济增速处于4.5%-7.0%区间,其中崂山区、胶州市、即墨区、市北区和西海岸新区GDP 增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9%);市南区、城阳区、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增速相对缓慢,其中李沧区增速(4.5%)为全市最低。2024 年前三季度,各区市经济稳定发展,其中西海岸新区继续领跑,GDP 达3878.32 亿元,此外胶州市、市南区、即墨区和城阳区四地GDP 超过千亿元,李沧区经济规模仍落后。
财政实力:青岛市综合财力主要来自税收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23 年随着经济回稳,税收收入实现良好增长,但房地产和土地市场持续低迷,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仍大幅下滑,全市财力持续缩减;不过财政质量和自给能力继续保持良好水平。2023 年青岛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7.86 亿元,同比增长5.07%,其中税收收入1006.10 亿元,同比增长14.16%;当年税收比率较上年提升5.99 个百分点至75.20%,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上年提升2.77 个百分点至77.84%;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大幅下滑40.78%至530.83 亿元。2024 年前三季度,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4 大重点行业税收均呈下降态势,全市税收收入713.30 亿元,同比下降8.5%,不过在非税收入的拉动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小幅增长,当期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1.1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2%。
下辖区市中,西海岸新区和崂山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优势明显,2023 年分别为231.80 亿元和220.38 亿元;当年胶州市、城阳区和即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亦超过百亿元,分别为116.27 亿元、116.17 亿元和105.62 亿元;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分别为65.66 亿元、62.26 亿元和58.71 亿元,常年处于后三位。
从增速看,当年仅市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主要受留抵退税及其它政策性退税减税因素影响;其余区市增速在1.35%-29.59%之间,当年市北区和李沧区增速较高。青岛市半数区市可以实现财政自平衡,2023 年市南区、崂山区、李沧区、市北区和城阳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超过100%。2024 年上半年度,西海岸新区和崂山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32.21 亿元和123.74 亿元,保持优势地位;受税收收入下降影响,当期大多数区市财力同比下滑。
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基金收入纳入市本级核算,2023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集中于市本级、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城阳区和胶州市,分别为168.53亿元、140.48 亿元、93.36 亿元、44.33 亿元和43.00 亿元;受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影响,核算基金收入的7 个区市中仅崂山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正增长。2024 年上半年度,各区市基金收入继续呈下降态势。
债务状况:2021-2023 年末青岛市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2559.07 亿元、3079.63亿元和3620.01 亿元,呈持续增长趋势,但规模在可控范围内。下辖区市中,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和胶州市政府债务规模较高,2023 年末余额分别为613.60 亿元、415.49 亿元和364.15 亿元;即墨区、平度市、李沧区、莱西市和市北区规模处于104-210 亿元之间;崂山区和市南区余额分别为95.14 亿元和51.11 亿元,规模相对较小。以地方政府债务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对比,2023 年末城阳区和胶州市政府债务余额分别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58 倍和3.13 倍,高于全市水平(2.71 倍),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大。
2023 年和2024 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城投债发行规模分别为976.48 亿元和1073.3 亿元,其中即墨区、市本级、西海岸新区和胶州市发行规模相对较大。2024年9 月末青岛市城投企业存量债券和2023 年末带息债务主要分布在市本级、即墨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李沧区和城阳区,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比,即墨区、李沧区和胶州市城投企业债务负担相对较重。近年来青岛市城投企业非标逾期、商票逾期等风险事件频发,负面舆情主要来自于李沧区,青岛市后续化债情况需持续关注。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