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ESG展望:ESG建设提速 机遇与挑战并存
研究结论
回顾2024 年,政策密集出台推动上市公司提高ESG 信息披露的数量与质量,近3年来沪深交易所的ESG 报告披露率持续上升。ESG 公募基金总体规模回升,ESG策略基金扩容加速;ESG 债券以绿债和社会债券为主,今年总体增速有所放缓;绿色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主要投向碳减排效益项目。国内碳交易制度自上而下明确,全国碳市场有序扩容,全球碳市场2.0 起步。
展望2025 年,我们认为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ESG 信息披露方面,政策监管约束逐步加强,相关指导落地细化。 ESG 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将不断完善,未来有望形成系统性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以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为强制性和底线要求,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为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体系。ESG 信息披露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上市公司应尽早适应新的披露要求,提前布局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关注ESG 在市值管理中的作用,ESG 将越来越成为企业市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在新“国九条”的指引下,证监会、国资委分别出台了相关市值管理工作的政策意见,这反映了ESG 与市值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良好的ESG 表现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还能通过增强透明度和投资者信任,促进市值的提升。市值管理将逐步和长期投资结合。企业在市值管理中将更加注重与ESG 相关的长期目标设定和绩效评估,推动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将ESG 因素纳入市值管理的核心,以吸引长期投资者,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第三、ESG 投资方面,ESG 产品创新受政策鼓励,投资规模有望扩大。今年以来、上交所、央行等出台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在宽基编制中引入ESG 理念,目前已有中证A500 指数、上证180 指数纳入ESG 负面筛选策略,剔除中证ESG 评价结果在C 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证券。我们认为随着ESG 理念越来越为市场所理解、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覆盖度提高及披露质量提高,在政策监管的关注和引导之下,包括ESG 宽基指数等在内的ESG 产品创新有望持续提速,相关投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第四,全国碳市场有序扩容,全球碳市场2.0 起步。全国碳市场有序扩容,未来整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量有望显著提升。全球碳市场的启动将对中国双碳目标的达成以及产业绿色转型的进程产生积极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国际碳市场机制一旦启动,将加速推动中国碳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在《巴黎协定》6.4 条框架下,国内碳信用市场势必将向全球统一标准靠拢,以确保碳信用的质量和竞争力,中国企业可以将国内的碳信用输出至全球市场,并通过交易获取更多的国际资金支持国内绿色项目的发展。
第五,AI 与科技伦理方面,持续关注技术革新带来的风险及治理。AI 在2024 年成为了一个重要投资主题,并可能在2025 年继续成为ESG 投资者的关注话题。日益增长的AI 使用已经揭示出其中存在ESG 风险。包括在环境方面,AI 与数据中心对能源、资源(如水)等的需求及消耗大幅增长,如何解决数据中心产生的碳排放将对公司整体的净零承诺产生重要影响。在社会方面,伦理安全风险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包括隐私泄露、偏见与歧视、知识产权侵权、虚假信息和网络诈骗等等。交易所指引中明确提出从事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科技伦理敏感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活动的,应当披露遵守科技伦理的基本情况。我们认为,如何确保技术向善将继续是监管、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风险提示
一、国内外ESG 等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二、数据统计存在遗误的风险;三、全球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