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研究:低利率时代 港股央企红利攻守兼备
低利率时代,港股央企红利攻守兼备
港股资产配置价值凸显。南向资金对港股市场重视程度提升、投资积极性提高,截至2024 年12 月20 日,南向资金当天流入港股金额为15.34 亿元,累计流入总量为32,231.30 亿元,今年整体上行,并创下2024 年以来的年内新高;截至2024 年12 月20 日,全港股市盈率(TTM)中值与恒生指数市盈率(TTM)处于2023 年以来相对低点且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投资吸引力较高;同时,在国内政策作用下,部分公司的AH 溢价或有望继续收敛,截止2024 年12 月20 日,AH 股折溢价为144.90,处于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附近。
央企上市公司在A 股和港股市场中均有优异的分红表现。在A 股市场,2017 年至2023 年央企分红公司数量、分红总额以及平均分红总额的增长幅度皆超过其他上市公司,在分红表现上优势明显。在港股市场,同期内进行分红的央企上市公司数量分红总额累计增长速度突出,且已分红的公司中,央企平均分红总额远超其他上市公司,整体分红表现出色。
红利策略优势凸显。红利策略以股息率为核心指标的选股策略,旨在选取特定上市公司获取长期稳健收益,其盈利表现稳定且现金流相对充裕, 具备持续高分红可能。该策略在A 股和港股市场均有效,近年来红利风格走势强劲,截至2024 年12 月20 日,A 股与港股红利资产自2023 年以来涨幅良好,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相较于恒生指数有37.27%的超额收益,可见红利风格盈利稳定且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较强。此外,港股红利资产在性价比方面优势明显,截至2024 年12 月20 日,港股通高股息的股息溢价约为7.41%,高于中证红利的5.31%。
政策持续扶持,港股红利有望共振。2024 年以来利好政策持续发布扶持港股发展,4 月新“国九条”针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采取警示激励举措,加强对分红相关情况管控及对优质公司激励,推动分红更具稳定性等。中国证监会也发布5 项对港合作措施,优化拓展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两会期间香港证监会主席雷添良建议降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股息红利税收水平与内地投资者准入标准,有望使港股红利资产共振,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简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中央企业实际控制的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成份股流动性良好,股息率高,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今年以来,港股走出“V 形反转”,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总收益为25.18% ,业绩表现领先于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CPR、港股通高股息(CNY)、港股通红利低波和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等同类型指数;近四年以来,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总收益为28.70%,且夏普比高、最大回撤小,具有更优的风险收益比。
华夏港股央企红利ETF(基金代码“513910”,场内简称“港股央企红利ETF”)跟踪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同时配备两只联接基金,分别为华夏港股央企红利联接A(基金代码“021142”)和华夏港股央企红利联接C(基金代码“021143”)。
风险提示:本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市场环境、政策变动等因素皆可能使得本报告分析失效。海外局势演化超预期;流动性收紧超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