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视角下的化债现状:近期地方调研梳理

证券之星 2024-12-27 13:05:42
股市要闻 2024-12-27 13:05:42 阅读

  报告核心观点

      2024 年11 月以来,我们先后赴多地调研开展地方化债调研,包括华中、华东、西南等具备代表性的省份城市。从调研结果来看,当前各地虽然都从化债中有所获益,但化债进展、当前债务压力等现状存在参差,呈现融资端与投资端的分化态势。本文总结当前各类区域在化债进展上的分化现象,并根据调研内容梳理本轮化债的亮点、堵点与关注点。

      化债落地存在何种区域分化?

      (1)经济发达区域金融资源充足、化债资源获益较多,目前债务置换进展快、债务压力相对较小,多在考量如何更好地运用本地资源、推进平台产业转型和实现“挑大梁”。(2)中西部经济大省也有“挑大梁”要求,发展与化债间的矛盾相对突出。部分地区2018 年上报隐债数量偏少,导致化债获益较少。且金融资源也不如发达区域,叠加融资渠道收紧,部分弱地区不排除重启高息渠道的方式,保证债务接续。(3)西南弱资质区域债务负担偏重,部分平台银行贷款停息挂账,债务偿付较为依赖中央及地方支持、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协调、以及债务相互腾挪。

      化债中的亮点与堵点

      亮点方面,隐债置换能较大程度缓解付息压力、改善债务结构,我们测算2025-2028 年隐债置换能为城投平台节省利息6397 亿元。堵点方面,一是从平台视角来看,“高息非标>银行贷款>债券>拖欠工程款”或是目前隐债偿还优先级排序。考虑到拖欠账款规模大、分散广、深度涉及企业运营与民生保障,后续亟待政策持续发力推进清偿工作,并加大资源支持力度。二是本轮化债以隐债为核心、融资渠道全面收紧下借新还旧不包利息,经营性债务的利息压力成为当前短期内城投平台面临的难题。

      后续化债有何关注点?

      (1)伴随着隐债置换持续推进,当前部分区域的城投平台与涉隐债银行之间正展开谈判,要求在平台偿还隐债的同时,银行需新增对平台子公司的流贷或项目贷额度。关注该类博弈操作的落地进展,以及是否存在债务风险外溢现象。(2)从宏观层面来看,无论区域基本面强弱,在债务考核压力下,地方加杠杆意愿显著降低。从主体层面来看,退出平台名单趋势或释放部分主体的流贷额度,但新增发债预计仍受严格监管,叠加47 号文仍严格限制,预计城投仍难以形成加杠杆主力。从债券投资角度,退平台后对长久期城投债品种建议保持审慎,重回基本面定价,关注业务实质转型情况、政企关系等。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偏差,政策不确定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