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信息被ST后连续跌停 错在过度迷信业绩对赌

新浪财经 2024-05-17 07:00:39
股市要闻 2024-05-17 07:00:39 阅读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lign: center;} .hqimg_related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37px; overflow: hidden; background-color: #f6f6f6;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0; } .hqimg_related span {line-height: 37px; padding-left: 10px; color: #000; font-size: 18px; } .hqimg_related a {line-height: 37px; font-size: 15px; color: #000; } .hqimg_related .to_page {float: left; } .hqimg_related .to_page a {padding-left: 28px; } .hqimg_related .hotSe {display: inline-block; *display: inline; *zoom: 1; width: 11px; height: 11px; padding-top: 8px; background: url(//n.sinaimg.cn/780c44e8/20150702/hqimg_hot.gif) no-repeat; } .hqimg_related .hqimg_client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25px; top: 0; padding-left: 18px; } 行情图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每经热评|特发信息被ST后连续跌停 错在过度迷信业绩对赌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5月14日,复牌后被ST的特发信息(SZ000070,股价6.77元,市值60.95亿元,现用证券简称为“ST特信(维权)”)一字跌停。之所以被戴上ST的帽子,是因为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而财务造假的始作俑者,又是其子公司。2015年年底,特发信息完成收购深圳东志科技有限公司(后更名为特发东智)100%股权,收购总价1.9亿元。陈传荣等卖方给出了6年累计31878万元净利润的承诺。为完成业绩对赌,特发东智通过少计或延迟入账客售料采购款、跨期调节营业成本、伪造采购订单和相关物流单据,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导致上市公司也做了假账,且时间跨度长达5年(2015~2019年)。

  特发东智的业绩对赌激进到超出常理。被收购前的2014年,该公司营收为43153万元,归母净利润2306万元,陈传荣等3人就敢给出2015~2017年净利润总额不低于14298万元的承诺,平均每年接近5000万元;不仅如此,陈传荣还单独补充承诺特发东智2018~2020年净利润均不低于5860万元。总计长达6年的业绩对赌,远超常规并购3年的对赌期,且对赌总金额高达31878万元,也罕见地远超1.9亿元的收购对价。

  当激进的对赌难以达成,财务造假也就有了充分的动机。对上市公司而言,这项并购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有交易对手的业绩对赌兜底,就可以放心地将特发东智的经营管理权交给陈传荣等人。对赌完成是最好的结果,即便未完成,交易对手还得补足。看似风险完全可控,这也让上市公司高管们放松了警惕。

  笔者留意到,在收购完成后,特发信息时任董事长/总经理蒋勤俭、时任董事/总经理杨洪宇、时任董事/财务总监李增民同时进入了特发东智董事会,其中蒋勤俭还担任董事长;时任特发信息董秘和副总经理的张大军,也兼任特发东智监事。这样的人事配置不可谓不完备,但无论是董事会还是监事,更多只是流于形式,未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放任陈传荣等人在眼皮子底下长期实施财务造假。

  溢价并购配套的业绩承诺是把双刃剑。这种兜底设置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并购的风险,也能对资产卖方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但业绩承诺可能助长上市公司在并购活动上的冒险行为,也可能麻痹上市公司管理层,使他们忽视业绩承诺能否兑现、是否会造假以兑现等风险。

  笔者提议,并购需要回归高风险业务的实质,打破对卖方“兜底”的依赖,让上市公司更审慎地对待并购,更理性地对标的资产进行定价,让管理层带有更强烈的危机感运营好并购资产,如此才能真正提升上市公司价值。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