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生物拟斥资18.2亿元收购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新浪财经 2024-07-19 09:30:35
股市要闻 2024-07-19 09:30:35 阅读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lign: center;} .hqimg_related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37px; overflow: hidden; background-color: #f6f6f6;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0; } .hqimg_related span {line-height: 37px; padding-left: 10px; color: #000; font-size: 18px; } .hqimg_related a {line-height: 37px; font-size: 15px; color: #000; } .hqimg_related .to_page {float: left; } .hqimg_related .to_page a {padding-left: 28px; } .hqimg_related .hotSe {display: inline-block; *display: inline; *zoom: 1; width: 11px; height: 11px; padding-top: 8px; background: url(//n.sinaimg.cn/780c44e8/20150702/hqimg_hot.gif) no-repeat; } .hqimg_related .hqimg_client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25px; top: 0; padding-left: 18px; } 行情图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曹 琦 刘 钊

  7月17日,血液制品企业博雅生物宣布拟斥资18.2亿元全资收购韩国知名生物医药企业GC旗下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从而间接收购血液制品公司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同时,博雅生物还联合华润医药与GC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业务整合、药品进出口销售、产品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

  在专注于血制品行业投资及战略服务的上海爱钛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容宇看来,血液制品的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是大势所趋。他对记者表示,国家对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企业只有通过收并购的形式扩展浆源,因此采浆站已成为各大血液制品企业争相入手的稀缺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

  血液制品行业一直受到原料端限制,博雅生物现有单采血浆站16家,其中在营浆站14家,2023年原料血浆采集量约为467.3吨,同比增长6.47%,浆量规模相对较小。

  “要突破原料端的限制,一方面要对存量浆站深入挖潜,提高收得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新浆站建设与运营。”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资料显示,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专注于血液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目前拥有白蛋白、静丙、Ⅷ因子、纤原、乙免及破免6个品种16个品规,现有4个浆站,2023年采浆量104吨,2017至2023年采浆量复合增长率为13%。

  本次交易完成后,博雅生物将全资控股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新增一张生产牌照,新增4个在营单采血浆站,新增2个省份区域的浆站布局,有利于公司整合行业资源、拓展新浆站提升规模。

  血液制品行业是存量竞争的局面,与世界血液制品巨头相比,中国企业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血浆中含有两百多种血浆蛋白成分,含量越低的成分分离难度越大,国外的血液制品产品已有近30个品种,而国内只有一半。”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而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凝血产品领域的深厚积累,正是博雅生物所看重的。在凝血产品领域特别是人源Ⅷ因子方面,该公司具备产量、市场和品牌优势,同时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人源Ⅷ因子及重组Ⅷ因子销售权的血液制品企业,能够与博雅生物现有优势资源形成协同与互补。

  7月18日,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博雅生物表示,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白蛋白的收得率处于行业平均水平,静丙的收得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较大,纤原的收得率较少,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其Ⅷ因子的收得率远远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公司的白蛋白、静丙、纤原的收得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具有技术、工艺优势。根据现有的工艺分析,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静丙工艺的改进2026年底之前完成,纤原的工艺变更会晚一些。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统筹产品结构的规划,输出现有工艺技术,探索收得率提升及工艺优化,同时也考虑为未来新产品研发提供保障,以全面提升吨浆利用率。公司将与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协同,形成优势互补,以提升双方产品收率,实现两张牌照的效能提升。

  此外,博雅生物联合华润医药与GC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以及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格林克与GC及相关方签署相关产品代理销售协议,也将有利于博(金麒麟分析师)雅生物等开展国际化布局。

  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由于国家在行业准入、原料血浆采集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和限制措施,血液制品行业具有较高的壁垒。目前,国内正常生产的血液制品企业不足30家。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品种较少,超半数企业不具备新开设采浆站资质。

  而随着近年来行业并购整合加速以及头部企业的规模效应凸显,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并购整合加速,博雅生物、派林生物卫光生物、广西冠峰、上海莱士等公司实际控制人先后发生变更。目前已形成了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华兰生物、派林生物等千吨级大型血液制品企业作为行业第一梯队的竞争格局。

  容宇表示:“极高的行业壁垒和稀缺的牌照资源已经吸引了大型央国企以及PE机构入局,势必进一步加快行业整合进程,小型血制品企业也将加快出清。”

  目前,我国仅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上市,细分产品种类较为落后,国内血浆利用率与国外也有一定差距。正因如此,当前血液制品企业正积极布局研发和上市毛利率较高的四代静丙和凝血因子等产品。新产品的市场规模持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陆续上市,未来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驱动力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和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数据统计,预计到2027年中国血制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80亿元,2022年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11.6%。

  万联证券分析师黄婧婧表示:“行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增长驱动因素包括采浆量增长、血制品临床应用普及、新产品进医保、人均使用量提升、技术工艺提升提高血浆综合利用度等。长期看,行业增长可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