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家港股公司密集出手 年内回购额合计逾1575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4-08-05 07:30:49
股市要闻 2024-08-05 07:30:49 阅读

  记者 毛艺融

  近期,港股公司回购热情高涨。仅7月1日至8月4日,港股回购金额合计已超310亿港元。

  行业龙头公司频频出手,领衔“大手笔”回购。7月份至今,有4家港股公司的回购金额超过30亿港元,分别为美团-W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这些公司回购额分别为93.79亿港元、90.14亿港元、50.23亿港元和35.79亿港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持续增强,回购家数较往年显著增加,回购规模超过去年全年。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今年以来港股共有208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家数较去年同期的126家上升65%;回购金额合计达1575.8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75.79亿港元大幅提升174%。

  其中,腾讯控股、汇丰控股、美团-W、友邦保险、东岳集团的回购额排名前五,回购金额分别为613.64亿港元、241.98亿港元、233.26亿港元、180.77亿港元和36.98亿港元。

  具体来看,截至8月4日,腾讯控股今年已经累计回购了65次,累计回购超1.78亿股,回购总金额达613.64亿港元,远超去年全年。仅今年第二季度,腾讯控股回购38次,单季回购金额达到375亿港元。而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在2024年度将投入不少于1000亿港元(约合128亿美元)用于股份回购。

  来自互联网、金融、医药等领域的港股公司也持续发力。截至8月4日,年内港股上市公司小米集团-W恒生银行快手-W药明生物分别斥资约36.77亿港元、24.67亿港元、23.12亿港元、13.55亿港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居于前列。

  政策层面,港交所持续优化回购规则,便利港股公司回购。今年6月11日,港交所修订后的《上市规则》正式生效,引入新的库存股机制,允许上市发行人以库存股形式持有回购股份。

  新的库存股机制下,港股上市公司回购的股票可以不再强制注销,而是作为“库存股”持有,上市公司可以将回购股票用于多种用途,如员工股权激励,转售库存股来融资,或作为支付收购资产的对价。

  富途研究团队表示,修订后的《上市规则》生效提升了股份回购的灵活度,有利于提升港股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积极性。并且,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活动将不再受到业绩“静默期”的严格时间限制,将延长回购的时间窗口,有利于港股上市公司股东回报水平的提升和股价的稳定,对市场平稳发展是好事。

  与此同时,随着港股公司上半年业绩密集披露,多家公司也陆续披露回购计划。例如,汇丰控股在7月31日披露中期业绩的同时宣布,拟展开最多达30亿美元的股份回购,预计于三个月内完成。

  渣打集团7月30日公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后,也宣布新一轮回购计划。渣打集团董事会宣布,继上半年完成10亿美元股份回购后,即将开始新一轮的15亿美元股份回购计划。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