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策略:港股大周期走到哪儿了?
中信建投证券发布研报称,港股周期当前呈现结构性上行。资讯科技与非必需消费品板块的盈利周期修复独立于国内基本面,与其他板块拉开差距;估值持续磨底;流动性进入周期较高位。该行认为港股科技与互联网板块接近三周期叠加的最佳时机,值得特别关注,此外红利板块仍提供性价比。后续核心关注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科网板块盈利修复及分红回购潮带来估值提升的持续性,以及国内PMI走势对港股周期位置的提示。
中信建投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当前港股盈利周期修复进度与结构如何?港股整体盈利增速有一定起色,主要受资讯科技板块与非必需性消费业的拉动。非必需消费性业板块的高盈利增速系疫后持续反弹。资讯科技板块与恒生科技的高盈利增速与营收增速的拉开明显差距,说明该板块修复为非扩张性修复。其他板块盈利增速明显受国内基本面影响,暂无修复。
港股估值周期走到哪儿了?与近20年来港股各轮估值周期的时长与幅度相比较,本轮估值下行周期持续时长已经偏久,跌幅较大。当前除了PE法、PB法下的估值均提供充足安全边际外,AH溢价与红利安全边际也仍然较高。
港股流动性周期有什么因素需要额外注意?历史经验显示尽管美联储已经开启降息周期,但如果美国经济发生衰退或衰退风险较大,外资并不会流向亚太股市。这主要归因于亚太市场景气波动大,对外资风险偏好程度的依赖大。
港股周期后续看什么?基于港股三大周期修复进度与结构,该行认为港股科技互联网板块在盈利上明显修复、估值上受益于分红回购潮、流动性上受益于外资的青睐,因此最值得关注。同时,三大周期的后续判断各有侧重点。对流动性周期而言,美国后续就业降温情况需要警惕;对于盈利周期,应关注国内基本面变化,并单独关注科网板块的盈利情况;在估值上,继续关注估值与高股息带来的安全边际。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海外美联储紧缩程度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或稳增长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