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视角:政策效应继续显现

证券之星 2025-01-01 03:15:10
股市要闻 2025-01-01 03:15:10 阅读

  事件

      中国12 月官方制造业PMI 50.1,预期50.3,前值50.3。

      中国12 月非制造业PMI 52.2,预期50.2,前值50。

      (本文市场预期均指Wind 一致预期)

      点评

      1、剔除掉季节性后,12 月PMI 基本平稳,显示经济仍处在内生惯性和外生拉动的角力之中。

      2、从积极因素来看,制造业供需表现基本持平季节性,供需缺口单月有所收窄,采购量上升,制造业单月呈现主动补库迹象。两新政策、新质生产力等相关行业表现亮眼,美欧圣诞周期,以及抢出口现象对短期需求有带动。非制造业景气度明显上行,临近两节,企业商务往来活动和居民社交往来活动均趋于活跃,服务业相关活动广谱性回升。此外,房屋与土木建筑景气度皆修复至枯荣线以上,反映财政资金发力后,新基建与保交楼等政策对投资端增速的支撑,但实物工作量有待跟进。

      3、从结构看,经济表现有所分化,政策拉动效应明显,内生动能弹性不高,再通胀和宽信用还有待观察。一方面,价格运行惯性较强,前后端价格指数皆有下滑,背后是产能、供需与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预期亦有所回落;另一方面,偏内生行业与旧动能行业景气度相对偏低,包括黑色、化工、租赁等。

      4、市场启示

      剔除季节性后,PMI 数据整体延续企稳,但结构分化和政策拉动特征依旧明显,内生动能弹性不高,再通胀和宽信用还有待观察,债市向偏多方向解读。往前看,债市票息保护降低,明年或将进入低回报、高波动、重交易的新阶段。

      超长利率债仍是进行波段操作的重点,关注利好落地或遇利好却不涨等信号,重申关注3-5 年信用债补涨机会。股市方面,跨年之后指数或有一定支撑,关注地方两会、财政信息、降息降准预期等,结构性机会仍远重于股指。

      制造业供需基本持平季节性

      12 月制造业生产指数52.1%,较上月下行0.3 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51%,较上月回升0.2 个百分点,供需表现分化,需求边际强于供给。12 月原材料库存指数48.3%,较上月上升0.1%;产成品库存指数47.9%,较上月回升0.5 个百分点,单月制造业呈现出一定的主动补库状态。从几个供需指标来看,“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反映的经济动能指数下降0.3 个百分点,生产-新订单表征的供需缺口指标小幅收敛。

      分规模看,大中型企业改善更为明显。大型企业PMI 为50.5%,比上月下降0.4 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 为50.7%,较上月+0.7 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 为48.5%,较上月-0.6 个百分点。

      细分行业,本月绝对值最高的4 个行业为计算机、医药、专用、汽车,环比最好的行业为非金属、纺织、金属与计算机。具体来看,专用、汽车对应两新政策,非金属与金属受益于政策对建筑业的拉动,计算机等新动能产业表现依旧亮眼。

      12 月制造业PMI 供需整体持平季节性,临近年底,制造业生产淡季回落,近三月PMI 均值高于去年同期;新订单指数回升,化债利好企业作业、外需抢出口、地产消费政策起效等对需求形成带动。供需缺口略有收敛,产成品库存上行,制造业单月呈现主动补库现象,而原材料库存上行反应企业的节前备采。汽车、计算机等行业继续印证新动能发展逻辑,非金属、金属等反映政策效应正逐步体现。但内需修复的弹性有待观察,价格运行仍有惯性,企业经营预期回落。

      新出口订单上行

      12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48.3%,较上月上行0.2 个百分点;进口指数49.3%,较上月上升2pct。景气度修复但皆位于枯荣线以下,进口表现强于出口。综合来看,抢出口现象在近期已所表现,PMI 新出口订单修复、对美出口增速上行、低关税产品增速领先等皆可印证,但后续强度或与市场存在预期差,取决于美国需求端走势和库存水平。从外需来看,欧美PMI、美国库存与韩国出口等指标表明海外商品需求处于温和降温通道。此外,还需关注美国关税政策落地的节奏与力度、以及国内政策应对对市场预期带来的影响。

      前后端价格有所下降

      12 月原材料价格指数48.2%,较上月下降1.6pct;出厂价格46.7%,较上月下降-1pct。价格水平延续下降。结构上,前端价格表现强于后端。具体来看,政策预期与重要会议召开等对前端价格形成短暂支撑,但弹性与持续性还有待观察。后端价格在产能、供需等制约因素影响下更偏惯性运行。向前看,通胀数据的修复可能有所反复,结合基数效应和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我们推测12 月PPI 同比可能为-2.5%。

      结合高频来看,上半月重要会议召开对黑色系情绪有所提振,但下游建筑业供需偏弱格局未改,价格在会后回调,回归基本面运行,下半月特别国债预期对价格再度形成短暂支撑,全月来看,黑色系价格呈现震荡偏弱态势。水泥进入传统需求淡季,相关实物工作量跟进有限,价格略有下行。美联储降息进程放缓、地缘冲突、OPEC 推迟减产与国内政策预期等因素对原油价格皆有扰动,油价震荡运行,基本持平上月。美元指数回升、降息进程放缓、全球制造业周期不确定性与库存对铜价形成制约,短期铜价表现偏弱,国内政策积极信号略有托底。整体来看,大宗价格表现有所反复,内需定价的黑色、水泥在基本面影响下表现偏弱,而外部定价的原油和铜面临扰动因素较多,价格震荡运行。

      服务业景气度上行

      12 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较上月上升1.9pct。临近年底,消费性服务业活动有所回升,餐饮、住宿、航运、批发指数分别为48.4%/44.2%/60.7%/48.3%,较上月+1.6pct/+4.3pct/+6.7pct/+2.3pct。生产性服务业景气度较高,邮政业景气度上升4.3pct 至59.1%,线上消费有所升温;电信广播与互联网景气度处于较高景气度水平,分别为63%/54.2%,较上月+7.2pct/-3.4pct,与新动能发展态势强劲相一致;房地产与租赁及商务服务的指数分别为45.6%与50%,较上月-0.1pct 与+1.3pct,地产销售改善对景气度带动尚不明显。

      建筑业景气度修复明显

      12 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3.2%,较上月上升3.5pct。其中,土木建筑业指数上升0.1pct 至52.6%、房屋建筑业上升6.1pct 至54.8%、建筑安装上升3pct 至49.6%。房屋与土木建筑景气度皆修复至枯荣线以上,财政资金发力后,新基建与保交楼等对投资端形成支撑,但从高频数据来看,当前水泥、黑色等实物工作量表现有待跟进,或与建筑业的财务支出法相关。

      基建方面,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专项债机制改革提出“加快落地节奏”与“优化审批机制”,相关政策导向对广义基建利好方向明确,基于两重的新基建相对受益。但当前高频数据跟进有所滞后,传统基建项目缺失构成一定制约,专项债机制改革鼓励资金投向民生、城市更新扩容等方向,或有利于后续基建项目的挖掘,关注十五五项目的筹备进度。地产方面,政策组合拳发力后,地产供需格局好转,特别是一线城市二手房热度上行明显,但当前传导尚不充分,新房热度反复且低能级城市表现平平。向前看,预计短期内房地产市场热度会有延续,从租售比等估值因素反映房价存在一定的企稳契机,但量价平衡的形成与各能级城市热度的跟进尚待观察,政策方面,需求端部分城市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供给端关注城中村改造、收储等政策细节出台。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