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月报:1月转债 相对强势
回顾:正股涨势边际衰减,转债再迎超额收益
回顾12 月市场,正股走强后高位回落,转债则延续平稳上涨趋势。分行业来看,转债行业表现与正股错位明显,科技转债表现分化,消费转债亮点突出,银行转债显著上涨。估值层面,各价位转债继续拉估值,仍处于温和水平。截至12 月31日,转债百元溢价率23.85%,处于2020 年以来48.10%分位数的位置。
转债估值回归中性,投资策略亟需细化
当前转债估值已基本脱离我们前期提及的高性价比状态,但意外的是,高性价比并非由转债补涨来兑现,而是由正股超跌来体现。不过,离开高性价比状态不代表转债潜在机会缺失。关于偏债品种,对负债端较为稳健且净值波动不太敏感的机构而言,性价比超过信用债,且可供挑选的样本较为充足。此外,平衡&偏股品种相较正股同样存在超额收益。
当然,转债配置策略需要做更加细化的考量。前期转债市场在历史级别性价比之下,即使我们没有明确的策略,依然可以通过配置转债指数来博取足够的收益。事实上,很多转债投资者此前也是倾向于买入转债ETF 来获得β收益,尤其是在市场调整阶段。但现如今转债指数收益慢慢迎来兑现, 后续投资策略的选择愈发重要。面临春节前的不确定性,我们按中性预期假设利率和权益接下来均处于震荡行情,那么转债哑铃策略的风险收益比或相对占优。
收益荒支撑逻辑仍存,静待正股回暖
收益荒边际改善转债需求的逻辑毋庸置疑。但当下收益率逻辑的重要性让位于正股波动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收益荒支撑兑现的前提其实是权益继续走出阶段性强势行情, 或是纯债在集中兑现需求带来的短期调整(当然二者很可能是伴生的)。好处是,这样的行情组合下,转债很难出现短期内涨太快追不上的情况,留给机构的参与时间相对充裕。
转债策略:轮动缩圈,见好就收
2025 年两会前,权益市场或将继续处于政策“空窗”阶段,正股很可能继续在科技、消费和红利几个重点领域之间轮动切换。其中前两个方向对转债行情相对有利,而红利行情很可能伴随着其他弹性方向的阶段性降温,除银行转债之外的其他品种可能受到波及,建议分散配置,采用“打地鼠”策略,没有明确大牛市证据之前,理性对上涨标的进行兑现,同时在波动中继续寻找配置机会。好消息是,跨年后, 绝对收益资金对转债的配置具有季节效应,叠加转债估值并未完全到达贵价区间,转债仍有望维持对正股的相对强势。
风险提示
美联储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权益市场风格加速轮动。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