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货币市场回顾及展望: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完善 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证券之星 2025-01-09 18:01:09
股市要闻 2025-01-09 18:01:09 阅读

  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完善,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024 年货币市场回顾及展望

    2024 年国内经济修复仍面临一定挑战,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叠加海外多数发达经济体转向降息进程,我国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年内央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推出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政策新工具,银行间流动性维持充裕,以回购、拆借等为代表的资金利率中枢回落。一季度,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资金分层状况有所缓解。

      二季度,监管打击手工贴息、高息揽储,“存款搬家”下非银流动性更为充裕,R 与DR 利差进一步收窄。三季度,央行开启降息进程,资金利率低点下移,同时伴随政府债券发行提速,资金面波动有所加大。临近四季度,美联储开启降息进程,稳增长压力加大背景下,国内央行加码货币政策宽松力度,降准、降息等带动下,资金利率中枢下移。整体来看,全年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伴随政策利率中枢调降而有所下行,并带动超短端和短端利率同步回落,不过由于债市“资产荒”行情持续,回购市场利率降幅相对弱于短期限国债/政金债、同业存单等债券品种。

      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的同时,货币政策框架也面临进一步的完善和转型。2024 年6 月19 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及对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的思考1,包括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进一步确定了7 天逆回购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和属性以及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实际操作上,央行7 月首次降息的同时宣布优化公开市场操作机制,公开市场7 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为淡化MLF 政策利率色彩,央行通过MLF 净回笼压降MLF 规模,同时推出买断式逆回购作为流动性工具的补足;推出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强化利率走廊功能;正式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同时引导收益率曲线形态。伴随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货币市场运行呈现诸多新特征。一是,货币市场利率在月末、季末时点波动性有所减弱。二是,货币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走势一致性增强,偏离区间收窄。

      三是,央行月中、月末时点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货币市场季节性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展望来看,我们认为2025 年货币政策仍会延续宽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或进一步下行,同时伴随货币政策框架的完善和优化,货币市场平稳性、货币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的联动性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一方面,当前国内实体信心和风险偏好改善相对有限,内需仍有进一步增长空间,居民端有待提振,同时海外不确定性也对出口表现有所影响,内外双重影响下,稳增长诉求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加码必要性增强。我们预计2025 年货币政策或将迎来更大力度的放松,对应货币市场利率补降空间较大,逆回购利率或重回低位。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央行利率调控体系或在2025 年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政策利率传导效应或同步增强,有利于提升货币市场的稳定性。

      风险

      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