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行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机械设备行业相关要点及解读:首提具身智能及深海科技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3 月12 日中国政府网发布《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其中“具身智能”和“深海科技”都是首次被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指明方向,我们认为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地以及产业技术的不断推进,具身智能和深海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支撑评级的要点
提议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地方积极响应政策频繁出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提及培育具身智能产业以外,还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引下,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发展规划,其中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发布《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年)》,提出到2027 年,新增培育营收超10 亿企业20 家以上,实现10 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 个以上;北京市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 年)》,提出到2027 年,培育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不少于50 家,在科研教育、工业商业、个性化服务三大场景实现不少于100 项规模化应用,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我们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涉及到税收优惠、研发补贴、产业基金等的政策出台,不断推进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
技术突破产业链进展迅速,2025 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进入2025 年以来,随着AI 大模型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显著提速,国内宇树科技、智元等不断更新最新进展,海外创业公司Figure、1X 接连发布产品,华为、阿里、腾讯、小米、小鹏等纷纷宣布加大AI 和具身智能投入。宇树机器人研发负责人王兴兴认为2025 年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的量级。我们认为随着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和技术的进步,2025 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
“深海科技”首入政府工作报告,产业空间大、涉及面广,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深海科技是指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以及研究深海环境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总称,涵盖深海探测、资源开发、通信导航、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深海经济则是依托深海科技的发展,推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渔业等产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作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一部分,深海科技是海洋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为海底资源开发和深海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根据《2024 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4 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 万亿元,同比增长5.9%,涉及到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海洋渔业等众多领域。其中海洋船舶工业(+14.9%)、海洋电力(+14.7%)、海工装备(+9.1%)同比增速靠前。我们认为,深海科技作为海洋经济的新兴产业,战略地位高、产业空间大、覆盖面广,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望迎来发展大机遇。
投资建议
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2025 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相关人形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环节将充分受益,建议关注:1)整机及执行器总成:三花智控、拓普集团、中坚科技、拓斯达等;2)减速器:绿的谐波、双环传动、中大力德、国茂股份等;3)电机:鸣志电器、步科股份、伟创电气等;4)丝杠:恒立液压、五洲新春、北特科技、贝斯特、震裕科技等;5)传感器:汉威科技、柯力传感等;6)灵巧手:兆威机电、捷昌驱动等。
“深海科技”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将迎来发展大机遇,建议关注与之相关的船舶、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环节: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防务、振华重工、亚星锚链、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力风电、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等。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支持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