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策略思考:存单和长债利差的“起承转合”
核心观点
通过复盘历史上4 个典型时期,我们发现存单和长债利差变化遵循“起承转合”规律,即从央行态度边际收敛开始、负债端压力影响利差,调整拐点同步,利差极致压缩伴随熊市结束。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随着长债调整,存单和长债负利差大概率弥合回正。
2019 年后存单市场开始有序发展运行,同业存单的量和银行负债缺口强相关,存单利率和资金利率的走势强相关。
2018 年以前,同业存单监管不够完善,利率和主流利率相关性较低。在同业存单被纳入监管体系,存单利率进入市场化利率体系后,市场2019 年以后进入有序发展期,存单存量稳步增长至近20 万亿,存单利率和资金利率的走势强相关。
存单和长债利差可观测的起点为2019 年存单市场纳入监管体系,存单利率市场化开始。回顾2019 年以来三轮债券熊市,我们发现存单和长债利差的“起承转合”规律较为一致。
(1) 存单利率调整的根本触发器是央行态度的边际收敛。
(2) 负债端出现压力加剧存单利率调整。
(3) 重要拐点同步,相比长债,存单调整幅度更大。
(4) 存单和长债利差被压缩到极致也标志着本轮债券熊市的结束。
近几年,同业存单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与变化趋势:
第一,在一般存款吸收难度增加,银行扮演承接政府债的重要角色等因素的作用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增加,负债端对同业存单的依赖性加大。
第二,过去1 年期MLF 政策利率是存单利率的上线,当MLF 政策利率的作用淡化,在同业存款利率自律协定颁布后,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可能成为存单利率的下限。
第三,年初信贷开门红和特殊再融资债发行上量消耗银行资金,银行负债缺口刚性导致存单一级发行利率处于高位。市场普遍担忧银行的负债荒可能成为下阶段债券市场的重大变量。
第四,从静态看,银行负债成本锚高于资产收益锚,从动态看,倒挂时间已持续超过2 个月。长期视角,以存单利率为代表的银行负债成本可能是10 年期国债的底线位置,极端情况下,资产收益无法匹配负债成本会导致银行体系缩表。
前期报告中,我们上修本轮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调整上限至2.0%-2.1%,基于此,我们认为存单和长债的负利差有望弥合回正。下一步,同业存单利率高位至银行综合负债成本的情况,贡献比例和倒挂时间两大问题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政策出现超预期边际变化;机构行为大幅趋同并形成负反馈。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