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开启全民智驾时代
2 月10 日晚间,比亚迪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发布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以及21 款首批搭载车型。
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包含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主要搭载品牌仰望)、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主要搭载品牌腾势、比亚迪)、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主要搭载品牌比亚迪)。
比亚迪将全系搭载高阶智驾。本次发布会重点是天神之眼C,是比亚迪用来推动智驾向大众市场快速普及的重要技术系统,涵盖长途、通勤、泊车等刚需场景。
天神之眼C,在架构(璇玑架构)、传感器(5R12V12U,12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算法(BAS 3.0 + 行泊算法)、数据(预计2025 年年底训练里程为1.5 亿公里/天)等四个方面具备优势。同时,比亚迪璇玑架构全面接入DeepSeek,赋能车端AI、云端AI 双循环。这符合我们对于DeepSeek 利于应用端企业的基本判断。
搭载天神之眼C 的比亚迪首批21 款车型涵盖7 万元级到20 万元级价格段车型。首批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与老款车型价格持平,超出我们此前预期。比亚迪智驾车型入门价格已经下探至人民币7万元。其中,王朝系列中第二代秦PLUS DM-i 智驾版7.98 万元起,海洋系列中海鸥智驾版6.98 万元起。我们预期这将显著推动L2+智驾在20 万元以下车型的渗透率大幅成长。
结合此前对于智驾产业链(Tier 1 供应商、智能座舱、智驾芯片、激光雷达、摄像头、L4 玩家等)的调研,我们预期比亚迪将支撑并推动新能源车及智驾行业基本面保持强劲增长动能。
首先,我们维持去年年底在新能源车2025 年展望报告中的行业判断,预计2025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1,578 万辆,同比增长28%,对应渗透率53.7%。结合近期“两新”政策以及比亚迪智驾发布,比亚迪(1211.HK/002594.CH)今年有望接近并冲击550万辆的销量,而零跑(9863.HK)、小鹏(XPEV.US/9868.HK)则分别有望达到50 万辆、40 万辆的年度销量,是我们的首选标的。蔚来、理想等头部智驾车企也有望同步受益。
其次,智驾及智能座舱Tier 1 将充分受益于比亚迪带动的智驾在大众市场的普及。根据我们调研,入门基础智驾域控价格低至400-500 元。多家车企也将采取与比亚迪类似动作,将智驾功能向20万元以下车型市场渗透。比亚迪电子(285.HK)将充分受益于比亚迪智驾方案的大规模普及,增长显著。同时建议投资人关注知行汽车科技(1274.HK)、佑驾创新(2431.HK)等智驾/智舱Tier 1。
第三,作为实现智驾/智舱最重要的算力核心,智驾芯片以及智能座舱芯片将有望看到大规模的起量和应用。在中国新能源车行业,中高阶智驾渗透率目前不到20%,因此相关的芯片解决方案具备巨大的潜在增长空间。在中高阶产品中,我们预计英伟达(NVDA.US)和Mobileye(MBLY.US)的智驾SoC,以及高通(QCOM.US)的智能座舱SoC 将保持增长,同时我们建议投资人关注地平线机器人(9660.HK)、黑芝麻智能(2533.HK)等适合大众市场的中低阶方案芯片厂商。
第四,智驾增量传感器零部件将迎来降本之后的大规模普及。其一,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 搭载12 颗摄像头,结合其自身新能源车体量,将给行业带来巨大增量。舜宇光学(2382.HK)、丘钛科技(1478.HK)、韦尔股份(603501.CH)会受益于比亚迪以及新能源车行业整体对于车载摄像头需求的增长。其二,车载激光雷达性价比产品进入到2,000 元以下价格带,这与智驾在大众市场普及相辅相成。而比亚迪的天神之眼A 和B 分别搭载3 颗和1 颗激光雷达,同样会带来额外的行业增量,预计禾赛科技(HSAI.US)和速腾聚创(2498.HK)会在今年看到乘用车激光雷达出货量大幅增长。
最后,智驾在大众市场的普及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于无人驾驶等产品/服务的认知,促进无人驾驶行业从初期向成熟期发展。根据我们在产业链的了解,今年有望在更广的区域看到更多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投放至市场。我们建议投资人关注小马智行(PONY.US)和文远知行(WRD.US)。
投资风险: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趋缓,未能如期爬升;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再次升温,拖累车企销量和毛利率表现;海外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复杂宏观环境影响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布局;自动驾驶研发落地不及预期;入门级智驾产能扩张慢于预期;中上游零部件/原料成本过高;智驾厂商投入等费用过高,拖累盈利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