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专题:当前债市或估值偏高

证券之星 2025-03-22 09:43:23
股市要闻 2025-03-22 09:43:23 阅读

  通过股市与房地产的历史回顾,我们发现当前的债市情况与2020-2021 年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存在类似之处,均显示出估值偏高的特征。

      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

      2020-2021 年的股市、地产,从事后看都存在一定的资产估值偏高。资产估值偏高的本质原因在于,将“长期上涨”的投资,变为“短期化”的投机,透支未来的现金流,导致估值偏高,最后回归均值、甚至严重超跌。

      优秀公司在“长期的上涨”下短时间内上涨过快导致估值偏高。

      对于优秀公司可以假定有永续的现金流、盈利的成长性,从长期看,优秀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大致与ROE 或者盈利增速等趋同,“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理论上看就是可以获得股价“长期的上涨”。如果股价估值偏高,就需要透支未来的现金流;如果追求的是“长期的上涨”,那么就可以接受、无视“短期的不涨”,在任何时候买入优秀的公司都是合理的。

      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那么就会在同一时间买入自己认为优秀的公司。结果就是,股价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上涨,以及很难有更多的新资金进入;当所有相信“长期的上涨”的人都买入之后,就会开始进入阶段性的下跌,这种下跌可以持续1年,也可以持续数年,甚至可以跌到,市场完全不相信股市还有“长期的上涨”。

      长期持有一线地产,理论上跟持有好公司的股票类似,是可以“长期的上涨”。

      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可以类比为永续的现金流,即一线城市的租金长期看应具有接近货币投放增速、或者名义GDP 增速的成长性,按照类似股票的现金流折现,可以得出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只要拿得住,就应该“长期的上涨”。

      但是,与股票类似,如果相信这种观点的人,短期内集中的投资了房地产,那么同样会导致房价的短时间大涨,透支未来N 年的现金流,以及数年内很难有新增买盘,进入长期的下跌,最后市场完全不相信,地产可以“长期的上涨”。

      当前债市或估值偏高

      债券持有到期有稳定的现金流,且潜在经济增速下行导致收益率有下行趋势,长期来看持有债券可以“长期的上涨”。但是,如果相信这一观点的人在短期内都涌入债市,同样会透支未来现金流,导致阶段性估值偏高,需要长时间消化,也可能到最后不再相信债券可以“长期的上涨”(例如2017 年、2020 年四季度等)。

      当前债市的透支幅度可能类似于2020-2021 年的“核心资产”股票,或一线城市房地产。按照2013 年以来的10 年国债收益率趋势线,目前合理水平应该在2.5%左右,而当前10 年国债仅为1.8-1.9%;按照历史规律,10 年国债收益率,年均下降幅度大约在0.1%,可能要等待6-7 年,才能获得之后的长期收益率下行带来的“长期的上涨”。

      由于“长期的上涨”的信仰,资产价格开始下跌之后,反而会涌现大量的抄底盘,因为这些资金会觉得最高点的透支可能是5 年,下跌之后只透支3 年了,相对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还是估值便宜,继续加仓;另外很多人会分步加仓、越跌越买,因为相信“长期的上涨”,总觉得有一天会买到底部,获取高额收益。

      但是趋势扭转之后,只靠抄底资金,其实远远比不过套牢资金。一旦信仰松动,市场会开始怀疑“长期的上涨”是否存在,以及“短期的亏损”或许是更重要的考量,导致估值持续均值回归。从负债端讲,如果能够扛到估值回归之后,那么确实可以再享受“长期的上涨”;但是大部分资金的负债端不稳定,如房地产加杠杆、股市的股指期货、受托资金的赎回等,导致难以扛到估值回归。

      我们建议慎重思考,在明知道贵的情况下继续买入以及越跌越买可能隐藏着较大风险。虽然最终可能会回到“长期的上涨”,但如果已经出局,则与投资者无关。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