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才平代表建议: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提升钢企出口竞争力

证券之星 2025-03-06 09:43:28
期货学院 2025-03-06 09:43:28 阅读 1026

当前,全球低碳转型加速推进,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持续升级。2026年1月1日起,欧盟将正式对进口的钢铁、铝、水泥等商品征收“碳关税”。“届时,我国对欧出口的钢铁产品将面临每吨碳排放50欧元~70欧元的碳成本压力,对我国钢铁出口形成强烈冲击。”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董才平表示。

董才平认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在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碳核算体系尚未统一,国际标准互认进展缓慢;二是企业层面低碳转型探索起步,但技术成本压力突出;三是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落地。

针对上述难题,董才平建议以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标准对接为核心,加快构建覆盖“原料—生产—认证—市场”的全链条低碳竞争力体系,助力钢企产品出口,推动我国从“钢铁大国”向“绿色钢铁强国”跃升。

一是建议加快构建全产业链碳数据管理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建议由国家部委牵头,加快建立国家级碳足迹管理平台,并向出口企业开放使用;推动碳核算标准国际互认,建立多方共同认可的“中国钢铁行业低碳产品白名单”。鼓励企业发布符合国际规范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对通过环境产品声明(EPD)认证的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补贴。同时,建议由政府牵头,邀请专业服务机构对相关政策进行及时、专业的解读,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碳交易体系。

二是建议政府牵头联合各方单位,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龙头企业与高校、研究院等共建“低碳冶金创新联合体”,配套设立“钢铁行业低碳技术攻关专项基金”等专款,重点支持氢冶金、富氢喷吹等关键低碳技术研发。同时,完善低碳项目专项金融支持体系等措施,搭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支撑+金融助力”的协同机制。

三是优化政策协同与市场机制,增强企业转型动力。2024年4月份,国家相关部门继续针对粗钢产量调控工作进行部署,强调产量调控以节能降碳为重点,将与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作紧密结合,并提出将粗钢产量调控与冶炼装备摸底工作相结合,扶优汰劣,支持和培育优质企业。建议加快相关制度的落地落实,对于冶炼装备先进、生产效率高、能效水平和排放指标先进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提升钢企改造升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广告位招租
为您推荐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