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展望系列之七:2025利率 大风大浪大鱼

证券之星 2025-01-01 10:22:07
股市要闻 2025-01-01 10:22:07 阅读

  2024,波澜壮阔

      2024 年,债市走出史诗级别的牛市行情。长端利率降幅达到80bp 以上,创下2016 年以来之最,短端利率降幅更是超过了100bp。在基本面状态变化不大的背景下,资金松紧以及机构行为逐渐成为左右利率走势的两大因素,而随着长短端利率全面进入低位水平,监管对于债市交易的引导也渐进增强,平抑极端投机行为对利率定价的影响。

      2025,变与不变

      2024 年底,长短端利率均已来到历史低点,债市进入新的“无人区”,这也意味着过往的历史经验,如利差规律,定价锚等,很难为未来投资提供明确指引。在此背景下,把握债市运行主线逻辑,寻找边际变化,可能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关键。

      不变的“宽货币”。参考2016、2020 年的历史经验,“宽货币”的退出,往往需要经济基本面指标持续向好作为确认。站在当下,国内经济在需求端可能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从近期关键会议的定调来看,“适度宽松”与“保持流动性充裕”成为了2025 年货币政策执行的重要目标。此外,当前货币政策更加强调“逆周期”调节,单次降准降息存在加力空间。

      存款收益受限,票息资产或更加稀缺。一直以来,存款普遍是理财、货基、保险等非银机构重要的流动性底仓品种。随着高息信用债在2024 年期间被大面积“消灭”,非银存款的票息价值愈发弥足珍贵。然而,2024 年末存款自律协议的推出,非银存款收益明显受到压降,未来机构或需继续挖掘其余低波票息资产。

      理财回归净值化,债市波动恐加大。2024 年末,理财产品的收盘价、平滑估值、自建估值均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去平滑”基本推进至最后一个环节。若2025 年重回净值化,理财投资方向的转变之一或是加大债基的持仓比例。失去平滑保护的银行理财或对利空信息高度敏感,理财抢跑赎回债基可能会成为未来常态,进而放大债市的波动性。

      2025,大风大浪大鱼

      展望2025 年债市行情,在“宽货币”方向尚未扭转的背景下,债市收益率的大方向可能依然以下行为主。然而,站在2024年底,债市定价已经透支了2025 年可能的降息幅度,即便政策利率在2025 年顶格降息50bp,长端利率的剩余下行空间可能也仅剩20bp,这意味着被动持有策略将难以满足机构的考核标准,2025 年期间或有更多投资者需要参与到波段交易当中。大风大浪之间,对于全年利率节奏的判断变得尤为重要,关注以下三个时间节点。

      年初外部冲击可能落地,利率易现阶段性低点。在2018-2019 年的中美贸易战中,央行主要通过四次降准来为市场营造宽松环境,降准幅度供给300bp,力度较大。如果1 月特朗普就职后,再度宣布关税税率将分步骤提升至40%甚至更高,参考国内924 政策组合拳的打法,1 月降准与降息可能会同时落地,形成关键止盈点。

      两会前后,债市可能会进入方向选择的震荡期。每年两会闭幕前后,长端利率走势普遍以震荡为主,召开前两周以及两会召开当周,长端利率往往容易走出一轮小幅上行行情。“ 更加积极的财政”预期下,市场或自发在两会前对财政力度进行猜想,进而推动“股强债弱”格局的形成,此时的利率高点或是布局机会。

      二季度利率多震荡下行,三季度或迎年内低点。近年来长端利率总在8-9 月期间到达相对低位,背后原因或与国内的政策部署习惯、银行的信贷投放规律有关。一季度政策与信贷倾向于追求开门红效应,数据往往较为亮眼;二季度容易进入经济的“观察期”,经济增速回落,债市收益率震荡下行;最终的结果便是三季度政策需要再度发力,助力经济“回归正轨”。

      如果2025 年二季度的政策风向依旧与过往几年相似,三季度出现年内新低的概率依旧较大,可以考虑在季末等利率调整时点,提前为三季度的潜在行情储备仓位。

      风险提示

      权益市场风格加速轮动;转债市场规则出现超预期调整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