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利率债观察:论DR007的属性及其取舍
1、论DR007 的属性及其取舍
DR007 的影响因素较多,OMO 逆回购操作的规模(注:以下简称OMO 规模)是其中之一。在实践中,OMO 规模既可以由货币当局决定,也可以由各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投标决定,还可以由两者共同决定(例如央行与交易商之间进行事前沟通)。一般而言,在操作数量确定过程中货币当局的参与度越高,DR007的工具属性便越强;相反,交易商的自主性越高,DR007 的工具属性便越弱。
在“工具模式”下,DR007 是货币政策姿态的体现,或者说央行通过对DR007这个工具利率的引导来调节信贷等市场融资的量与价。例如,在2020 年和2022年的部分时段,人民银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引导DR007 大幅下行,并以此促进信贷投放、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注:只有大幅变动的DR007 才会对信贷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
与此相对的是“非工具模式”,即货币当局舍弃对于OMO 规模的主动掌控。在此模式下,规模不再是中央银行调节流动性的手段,而是由一级交易商根据政策利率、自身流动性的需求、对市场的判断共同决定。这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的主动性,促进DR007 围绕OMO 利率中枢平稳运行,并使得利率信号传导的第一步更为市场化。
但是,这也意味着货币当局主动放弃了对DR007 这一工具利率的使用权,并有可能影响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对于不同市场调控的精准性。一方面,在“工具模式”下,DR007 通常较OMO 利率更为前瞻,即DR007 的变动经常是领先于OMO利率的。例如,在经济下行压力初显时,货币当局可先引导DR007 下行、释放宽松的政策信号;倘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接下来便会降低OMO 利率。(注:这也是DR007 具有领先性的原因之一。)但是在“非工具模式”下,货币政策信号需要直接通过OMO 降息释放,此后DR007 再跟随OMO 利率下行。鉴于OMO 降息决策更为审慎,因此实践中不易做到前瞻性。而且,相较于OMO 降息,加息所面临的阻力更大,更不易做到前瞻性。
另一方面,不同市场对于OMO 利率和DR007 变化的敏感度不同。信贷市场对OMO 利率的变化敏感,而对DR007 的变化不敏感。这是因为DR007 只是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而非信贷市场的基准利率,而后者是在OMO 利率基础上加点报价形成的。因此,7D OMO 利率具有“牵一发而带动各市场利率全身”的功能,而DR007 不具有。(注:对于信贷市场而言,CD 利率的影响大于DR007。)相较于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对于DR007 的变化要敏感得多。从理论上讲,债券市场是带有回购杠杆的,DR007 是投资者加杠杆的成本,因此DR 上行会引导债券收益率上行。从实证上看,历史上债券收益率的上行经常是受到DR007 的变动所引领,例如2016 年10 月、2020 年5 月和2022 年10 月。
我们认为,宜使“非工具模式”成为DR007 运行的常态,且允许在特殊时期恢复DR007 的工具属性。近段时间债券收益率快速走低,在较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资者“吃定”货币当局不敢引导DR007 上行。然而,正如上文所分析的,DR007的适度上行对于信贷市场的影响颇为有限(注:在我国,企业融资以信贷为主),因此并不会削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所以,在收益率曲线长端估值明显偏贵的当前,出于宏观审慎等因素的考量,阶段性地恢复DR007 的工具属性、引导其适度上行许是维护债券市场平稳发展的应有之义。
2、风险提示
经济基本面变化超预期,不理性的预期引发市场快速波动,对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解不到位。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