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策略系列:绝对收益率掣肘信用利差?

证券之星 2025-01-10 11:59:37
股市要闻 2025-01-10 11:59:37 阅读

  信用债走到什么位置了?

      对比2024 年以来几个关键位置信用利差来看:当前,多数5 年期及以内信用品种信用利差较12 月被动走阔后的高点压缩有10-25bp 不等,但普信债的信用利差仍略高于12 月的低点位置;而10 年期超长信用品种的利差,仅二永债有所压缩,超长普信较12 月的高点位置几乎没有压缩,部分品种甚至继续走高,且较12 月的低点仍高出10+bp。

      信用利差和绝对收益率,谁更重要?

      基金公司和银行理财为信用债两大主力持仓机构,而资金属性和机构风格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赚钱模式:交易型机构或会对比各类资产收益率及信用利差相对位置,兼顾票息收入和资本利得;而这背后的原始推动力量——银行理财,或更多还是关注信用债的票息收入,即持有至到期的绝对收益率, 毕竟理财对负债端的完成度也很重要。

      但当下,不论是哪类机构、哪种赚钱模式,似乎都很难通过信用债跑出相对收益,而这其中绝对收益率较低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方面,中短端主流券种收益率与资金利率倒挂,多数产品户配债都面临着负carry 的问题。

      与此同时,当收益来源过度依赖资本利得,叠加债市利率运行至相对低位时,信用债流动性问题也会随之暴露,毕竟信用低票息愈发难以抗住或有调整,尤其是长端信用品种,空间愈发逼仄。

      另一方面,于理财这类机构而言,当前主流信用品种的绝对收益率与其业绩基准也存在着一定倒挂,一定程度上也约束着其买入力度。

      只是负债端的不匹配会有滞后期,且存在较强的不可测属性,极致演绎的背后便是引发赎回调整。

      故而某种意义上来看,绝对收益率是重要的,当基准利率进一步往下走带动信用品种收益也下调的背景下,波动率自然是在加大的,择时和负债端管理成了很重要的因素。

      信用利差还会压缩吗?

      首先,于债市而言,当前基本面整体修复力度相对有限,宽货币相对确定,宽信用仍需观察,对债市仍形成支撑,大行或有增量资金,以及跨年后开门红保费流入带来一定配置需求,债牛趋势仍在,这为信用利差的压缩创造了有利环境。

      第二,跨年后理财规模或有一轮回暖,配置力量有所增强,而这在春节之后会更为显著,站在一个季度的角度来看的话,信用配置上的需求是有利的。

      第三,当前考虑资金、供需以及产品负债端业绩倒挂等因素,还并未到极致的位置。当下一轮存款利率调降带来理财规模溢出时,信用利差压缩力量会增强。

      但也要考虑的问题是,持续倒挂孕育的赎回不接续风险或在未来某个时点发生,这是难以避免的,故而参与点位和择时就显得很重要。

      综上而言,当前阶段信用利差或还是处于压缩区间,但更合适的策略还是渐进式参与;而对于超长信用债,还是要给予一份担忧在流动性和回调上,尤其是随着绝对收益率的持续压降,保护垫在减弱。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基本面变化超预期;信息滞后或不全面的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