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点评:聚焦扩面提质 有望推动养老消费潜力释放
养老服务发展纲领性文件落地,有望推动养老消费潜力释放。1 月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公开发布,继养老金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正式落地后,进一步明确养老服务金融的发展规划及各方权责。养老服务有效衔接工作期的养老金积累及退休后的养老消费,在提升老龄人群福祉的同时有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为银发经济的核心落地场景,发展的战略意义重大。
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险企扮演主要角色。市场现存养老服务较为单一,退休期将养老财富转向养老服务消费的工具不充分、渠道不畅通,目前保险公司为养老服务的主要参与机构,聚焦中高净值客群产品销售+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健康管理服务。受回报周期长、投资回报低等因素影响,普惠型养老项目较少受到产业资本或金融资本的青睐。
聚焦扩面提质,《意见》明确养老服务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1)到2029 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2)到2035 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发展布局及权责分配方面:
拓宽覆盖面,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1)县级: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在承担兜底保障职能的基础上,拓展强化服务示范等综合功能;省、市级养老机构应推动优质资源下沉。2)乡镇(街道):加强区域服务能力建设。依托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村(社区):采取“中心+站点”等方式完善养老服务站点。
贯通协调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意见》明确三类养老服务的业务定位:1)居家养老:巩固基础作用。积极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加快适老化住宅建设及改造。2)社区养老:强化依托作用。扩大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探索养老“顾问”服务,补齐活动场所短板。3)机构养老:优化专业支撑作用。聚焦客户需求分层经营,发展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在此基础上,结合老龄人群需求促进医养结合,加快补齐下沉市场服务短板,加强和改进养老服务综合监管。
明确政府、市场、社会三方权责定位,构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三方协同机制。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兜底性养老服务设施,完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建立常住地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服务资源对接等机制,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养老服务一体化。2)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国有资本参与发展养老服务,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盘活闲置资产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外商投资;发展银发经济,开发旅居养老市场。3)社会:发挥参与作用。强化互助共济功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及基层老年人组织,建立老年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探索建立老年人意定监护实施机制。
推动养老服务发展意义重大。养老服务为银发经济落地的核心场景,根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银发经济课题组”的预测,在人均消费水平中等增速背景下,2035/2050 年银发经济规模为 19.1/49.9 万亿元,占GDP 的9.6%/12.5%。预计下阶段兜底型、普惠型、商业型服务互为补充,有效覆盖居民多元化养老需求,共同驱动养老金融扩面提质。
风险提示:市场大幅波动、人口老龄化速度超预期、政策支持不及预期、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