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专题:牛尾还是牛市延续?-以史为鉴
复盘:牛市在交易什么?
梳理2016 年以来的历次债券牛市,牛市的形成基本包含了以下关键因素:
(1)基本面增速相对放缓,并将一定程度影响行情的幅度和可持续性;(2)货币政策呵护资金面平稳均衡,为债市提供做多环境;(3)机构行为、风险偏好、债券供求等深化行情演绎。
具体而言:(1)2016 年的牛市中机构行为助推行情演绎;(2)2018-2019年的牛市为基本面、资金面、风险偏好的共振;(3)2021 年为“资产荒”下的慢牛行情;(4)2023 年牛市“资产荒”格局再现;(5)2024 年的牛市中呈现了“资产荒”的极致演绎。
阶段性调整还是牛熊切换?
根据调整持续时间、调整幅度,以及期间基本面、政策面等的变化,简单划分债市的阶段性调整和实质性牛熊切换:
(1)牛熊切换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债市调整幅度也相对较大,期间也通常伴随着经济基本面的边际变化,以及政策环境的调整,如:货币政策的收紧、金融监管政策的趋严等。此外,债市调整期间或也伴随发生信用风险事件,但这并非形成大幅调整的必然因素,并且若由此触发以银行理财等机构的赎回行为,形成负反馈后将进一步加大债市波动。
(2)阶段性调整持续时间通常较短,调整幅度不一,但支撑债牛的逻辑未发生全然逆转,基本面不一定出现实质性回升,但或是出现了一定的修复趋势,抑或是政策转向带来的市场对经济预期改善,从而对债市形成压制。此外,短期内债市交易主线或也并不完全围绕基本面逻辑,也将由资金面收敛、宽信用预期升温、信用事件冲击、监管政策调整、外围压力、市场情绪波动等因素所主导。
对应复盘2016 年、2020 年两轮牛熊切换:(1)2016 年资金面趋紧、市场去杠杆是牛熊切换的直接触发因素,基本面边际回暖是反转的根源。但在经济基本面总体表现偏平淡之下,政策信号更为精准,在货币政策转向得到确认后,牛熊才实现快速切换;(2)2020 年主因在于公共卫生事件受控,影响逐渐褪去,在一系列稳增长举措加码支持下,基本面超预期回暖,货币政策逐渐回归正常化,牛熊迅速切换,社融是领先指标,其次是PMI。
复盘2019、2022、2023 年三次阶段性调整:(1)2019 年8 月阶段性调整是经济基本面和预期的反复;(2)2022 年11 月阶段性调整是政策转向和机构行为助推;(3)2023 年8 月阶段性调整由政府债供给扰动触发。
当前处于什么位置?
拉长时间维度看,宽货币相对确定、宽财政在途之下,关键还是在于宽信用情况和基本面修复成色,当前机构配置压力也仍存,因而债市做多环境未出现较多变动,或难以出现趋势性的逆转。
策略上,逢回调考虑配置或是较优选择,但当前点位债市震荡或将加大,仍需保留一份审慎;往后看,债牛仍在途,若利率进一步下行,或需对财政及货币政策再做进一步评估。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基本面变化超预期;信息滞后或不全面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