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关税壁垒倒逼产业升级 国产化替代有望加速

证券之星 2025-04-08 10:08:25
股市要闻 2025-04-08 10:08:25 阅读

  事件:

      北京时间4 月3 日凌晨,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措施:对全球征收10%的基准关税,4 月5 日生效;对美国贸易逆差最高的60 个国家征收额外关税。其中,中国商品面临34%的关税税率,并对欧盟、日本、韩国等20 个经济体加征17%~49%的差异化附加关税,将于4 月9 日生效。

      点评:

      中美贸易之间,电子产品是主要贸易商品之一。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国进口自美国的产品总额约为1636.24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6 万亿元),占中国全年进口总额的6.2%。其中,机械电子类产品位居第一,金额约为37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59 亿元),在自美国进口产品的总额当中占比约23.17%。其中,集成电路产品金额约为11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39 亿元);半导体制造设备及零部件金额约为4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9 亿元)。此次的关税政策将造成直接成本上升与供应链调整,为了应对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中国企业有望加速自身国产替代以及向非美国家如日本、韩国、欧洲等地寻求替代供应商。

      国产设备进程有望迎来加速期。根据CINNO Research 数据,2024 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中,美国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集团(LamResearch)等企业占据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约40%份额。加征关税后,直接影响关键设备进口成本增长,长期来看,随着国产设备厂商技术与服务的不断成熟,设备国产化比例本来就逐年提升,国产设备厂商有望受益,国产化率增长有望加速。

      关税壁垒倒逼产业升级,以模拟芯片为代表的板块国产替代空间巨大。除设备外,此次加征关税TI 模拟芯片等美国产品价格优势削弱。关税的增长会直接推高国内企业采购成本。在成熟制程如模拟芯片方面,中国受到以TI、ADI 的激烈竞争,中国大陆模拟芯片的自给率近年来一直在稳步提升但仍较低,2023年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为15%左右。加税后国产模拟芯片价格优势凸显,在国产化需求急剧提升的背景下叠加国内企业在汽车、工控等应用领域的拓展,中国模拟厂商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有望加速模拟芯片进一步国产化。

      投资建议:当前半导体关税壁垒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结构性重构”,但长期来看,国内有望通过“国产替代+技术迭代+全球协作”的三重路径,在成熟制程以模拟芯片为代表等方面和特色工艺设备领域形成局部优势。受益标的:圣邦股份、思瑞浦、希荻微、南芯科技、纳芯微、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政策进一步变化的风险;国产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