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金融数据:M1为何继续抬升?

证券之星 2025-01-15 08:47:54
股市要闻 2025-01-15 08:47:54 阅读

  核心观点

      2024 年12 月M1 增速为-1.4%,前值-3.7%,超市场预期(wind:-3.7%),与我们预期的-2.6%更为接近。12 月M1 的抬升与春节错位效应与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有关。由于2025 年春节与2024 年春节所在的月份不同,春节前企业集中发放工资和奖金,M1 同比基数受季节因素扰动较大,春节错位效应明显。另一方面,我们在前期报告提示,M1 数据反弹的核心逻辑是财政资金拨付使用开始能够反映在M1 数据中,进而使得年内M1 增速出现上行拐点,目前看该逻辑持续得到验证。一般而言,政府债券的发行环节拉动社融、拨付环节拉动M2、使用环节拉动M1,今年8 月专项债发行提速,至10 月M1 增速回升,时间进度与去年底基本匹配,说明今年已发未用财政资金当前的使用效率是较高的。

      货币政策方面,展望2025 年,各项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预计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力度,其中,降准幅度和频率可能加大,预计2025 年可能超150BP 降准;降息也将继续发力,可能兼顾汇率形势与股市择机选择,预计幅度超30BP。债市方面,短期内下行空间有限,警惕债市潜在波动风险。

      12 月信贷新增9900 亿元,仍然偏弱

      12 月人民币贷款新增9900 亿元(与我们的预测值1 万亿元较为相近,高于市场预期8430 亿),同比少增1800 亿元,存量同比增速7.6%,前值7.7%。信贷结构中,居民和非银贷款同比多增,企业贷款同比少增,企业贷款是核心拖累项。

      1)居民端,12 月居民贷款增加3500 亿元,同比多增1279 亿元,居民短期贷款增加588 亿元(同比少增171 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3000 亿元(同比多增1538 亿元),居民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均呈现修复的特征。受春节假期提前的影响,使得消费需求在12 月提前释放对居民短期贷款有支撑,由于2025 年春节时间在1 月底,较2024 年春节提前一个月,这将带动一部分春节前的消费需求在12 月提前释放,对居民短期贷款形成正向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受地产数据改善带动,我们在预测报告中提示,得益于政策稳信心强预期,叠加年末房企业绩冲刺,12 月30 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和二手房成交面积持续回暖(可得数据的相关城市),预计可对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正面带动,实现同比多增,目前得到验证。

      2)企业端,12 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900 亿元,同比少增4016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00 亿元,同比少减435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00 亿元,同比少增8212 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500 亿元,同比多增约3003 亿元,企业贷款成为信贷核心拖累项。我们认为12 月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较弱仍然受地方政府债化债的影响较大,受地方政府化债影响,部分城投平台隐性债务中的存量贷款被置换或提前偿还,而新增贷款为新发放贷款减去当期偿还贷款之差,故使得当月新增贷款规模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从边际变化上看,12 月置换债发行进度不及预期,使得“技术性”扰动较11 月有所收敛。我们在预测报告中提示,“12月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减缓,12 月各省用于债务置换的特殊再融资债共计发行1 万亿,较11 月1.16 万亿有所回落,对信贷增速带来的“技术性”扰动有望减缓”,目前得到验证。总体看,当前政策传导到企业投资、生产有一定滞后性。

      3)非银端,12 月非银贷款增加569 亿元,同比多增475 亿元,时隔6 个月转正。2024 年10 月,央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21 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经初步统计2024 年全市场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上限超2500 亿元,我们认为该工具的创设有望对非银贷款形成正向的支持。

      12 月社融增加2.9 万亿,贷款同比是主要拖累

      12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9 万亿(与我们的预测值2.9 万亿完全匹配,高于市场预期2.1 万亿),同比多增9249 亿元,月末增速8%,前值7.8%。增量结构中最大的正贡献是政府债和企业债,主要拖累是贷款,其他项目与去年相比波动不大。

      1)支撑项: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12 月政府债券增加17612 亿元,同比多增8288 亿元,是增量结构中最大的贡献指标。我们曾在前期报告提示,今年11 月初人大常委会批准新增财政方案,年内增量专项债2 万亿对11、12 月社融数据形成支撑。12 月企业债减少153 亿元,同比多增2558 亿元,随着收益率下行,企业债券融资需求也略有改善。

      2)拖累项:人民币贷款。12 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8407 亿元,同比少增2685 亿元;外币贷款减少675 亿元,同比多减约40 亿元,主因是地方政府债券置换或提前偿还存量债务。

      3)其他项目基本稳定:委托贷款减少18 亿元,同比少减约25 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51 亿元,同比少增约196 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31 亿元,同比少减534 亿元;股票融资增加483 亿元,同比少增约25 亿元。

      M2 小幅回升,M1 持续回升,关注2025 年M1 口径调整

    1)12 月末,M2 增速为7.3%,前值7.1%,结构中,居民和企业同比多增,财政和非银同比少增,其中非银存款是核心拖累项,与2024 年11 月底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倡议发布有关,该倡议旨在引导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下行,非银存款短期或挤出,数据端有所体现。

      12 月M2 在2023 基数走低的情况下,数据回升符合预期。具体而言,12 月人民币存款减少1.4 万亿元,同比多减1.5 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2 万亿元,同比多增约2120 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 万亿元,同比多增约1.5 万亿元,财政存款减少1.6 亿元,同比多减约7504 亿元元,非银存款减少3.2 万亿元,同比多减2.6 万亿。

      2)12 月M1 增速为-1.4%,前值-3.7%,超市场预期(wind:-3.7%),与我们预期的-2.6%更为接近。M1 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单位活期存款,12 月M1 的抬升与春节错位效应与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有关。

      一方面,M1 的抬升存在季节效应,春节前企业集中发放工资和奖金,由于2025年春节与2024 年春节所在的月份不同,同比基数受季节因素扰动较大,春节错位效应明显。另一方面,我们在前期报告提示,M1 数据反弹的核心逻辑是财政资金拨付使用开始能够反映在M1 数据中,进而使得年内M1 增速出现上行拐点,目前看该逻辑持续得到验证。一般而言,政府债券的发行环节拉动社融、拨付环节拉动M2、使用环节拉动M1,今年8 月专项债发行提速,至10 月M1 增速回升,时间进度与去年底基本匹配,说明今年已发未用财政资金当前的使用效率是较高的。

      未来M1 走势仍受财政支持力度和居民消费修复强度的影响,预计财政支撑具备持续性,且2025 年央行调整M1 口径有助于平滑1 月春节错位的影响。2024 年12 月1 日,央行宣布自2025 年1 月份起,启动新修订的M1 口径(新增个人活期存款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我们前期判断的2025 年年初将调整M1口径已兑现。2025 年1 月,受春节错月的影响,M1 增速可能录得一年中较低值,调整口径后,虽然M1 数据仍然会回落,但下行幅度明显收窄,对市场情绪的影响进一步减弱。

      3)12 月末M0 同比增速13.0%,前值12.7%,数据仍然较高,从经济修复的角度看,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经济改善略弱,导致持币需求增加,此外农民工返乡和春节错位效应也增加了现金流通量。

      预计2025 年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警惕债市潜在波动风险

    1 月14 日,国新办举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按照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求,人民银行今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展望2025 年,各项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预计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力度,其中,降准幅度和频率可能加大,预计2025 年可能超150BP 降准;降息也将继续发力,可能兼顾汇率形势与股市择机选择,预计幅度超30BP。

      债市方面,1 月央行发布公告,决定2025 年1 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邹澜司长也表示“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央行有意通过各种工具和预期指引来改变市场利率单边下行趋势,当前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61%,短期内下行空间有限,警惕债市潜在波动风险。

      风险提示

      美国二次通胀概率升温,美联储宽松受阻,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上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扰动,提高货币政策决策难度。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