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专题研究:银行开年经营成色几何?
银行开年经营成色几何?
25 年1 月以来我们组织银行开年系列交流,对近期经营变化进行全面沟通。
本篇报告总结五大关注点:1)量:不同类型银行开门红分化,我们预计25年整体信贷增量较24 年持平。2)价:负债成本优化,息差仍承压但降幅或收窄。3)质:零售风险仍在出清,对公整体平稳。4)中收:市场回暖下手续费收入改善确定性较强。5)投资:基数有压力,但仍有主动管理空间,预计不会对营收造成负向拖累。政策力度可期,把握优质银行结构性机会。
推荐个股:1)红利质优个股,如招行AH,成都,苏州,上海,渝农AH;2)港股大行股息优势突出、估值性价比高,如建行H,工行H、交行H。
量:投放基本持平,内部有所分化
不同类型银行开门红体感存在“温差”,我们预计全年信贷增量持平。24 年高基数下,大行反映开门红规模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或偏弱,但优于23 年同期。结构上以对公贷款为主,零售贷款投放未有明显改善。而股份行、城商行普遍反馈开年以来新增贷款优于24 年同期,其中按揭贷款需求复苏较为明显。股份行开门红同比修复或由于24 年受零售拖累导致基数较低;区域行则由于区域需求冷暖差异,其中沿海、川渝信贷需求相对较为旺盛。全年看,我们预计25 年信贷增量或较24 年持平,增速略有放缓;银行资产配置仍以信贷为主,若需求复苏较慢,或将考虑加大金融投资资产配置。
价:息差压力犹存,降幅或收窄
我们预计25 年息差仍将下行,但负债成本优化有望带动降幅收窄,银行积极优化资负结构缓释息差压力。资产端,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调整到“适度宽松”,叠加存量按揭利率下调等因素,25 年银行资产端定价压力加剧。
银行主动提升个贷等高收益贷款占比,增强资产端定价韧性。假设个贷占比提升5%,测算有助于提升生息资产收益率2bp。负债端,25 年银行或有较高比例定期存款到期,存款重定价有助于优化负债成本。同时,上市银行将提升负债端存款占比,优化负债结构。按照我们的中性假设,预计息差25年降幅14bp,降幅较24 年同比收窄,25Q1 或为全年息差压力最大时点。
质:资产质量稳健,关注零售压力
我们预计25 年上市银行账面不良率仍能保持平稳,风险或主要集中在零售、地产等重点领域。零售端,开年以来零售风险暂未见到明显改善趋势,但风险提升斜率趋缓。不同于对公贷款可以展期或重组,零售不良贷款处置进度相对偏慢,预计信用卡、经营贷风险暴露或将持续。对公端,地产不良生成高峰已过,不同银行风险暴露节奏或有差异。近期万科舆情反复,但上市银行对公地产拨备计提整体充足,预计整体影响可控。随隐债置换稳步推进,涉政贷款风险压力进一步缓释。信用成本方面,上市银行拨备安全垫厚,但鉴于零售风险仍在暴露,预计25 年信用成本下行反哺利润空间相对有限。
非息:中收复苏确定性较强,投资类收益或波动
中收改善确定性较强,其他非息或波动,关注中小行压力。中收方面,24Q4以来,银保费率下调的基数影响逐步减轻。此外,924 政策后,财富管理市场边际回暖。当前银行着重采取“以量补价”策略,低基数下25 年中收改善确定性较强。投资方面,预计25 年其他非息对营收驱动减弱,关注中小行压力。分类型看,大行TPL 占比偏低,可以把握波段机会+浮盈有释放空间,预计25 年其他非息不会对营收造成显著负向拖累。但中小行TPL 占比高,25 年其他非息基数压力较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经济修复力度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