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动态报告:考核方式长期化、入市形式丰富化

证券之星 2025-01-25 09:35:50
股市要闻 2025-01-25 09:35:50 阅读

  投资要点: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举措或快速落地。2025 年1 月24 日上午,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相关工作,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时,强调“只争朝夕”“大事儿不过夜,更不能过年”,结合第二批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中有500 亿“马上到位,投资股市”的表态,我们认为来自于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的新入市资金会尽快到位,支撑A 股的估值修复。

      考核方式长期化、入市形式丰富化,对各类资管机构和股权市场的环境将产生深远影响。

      于保险而言:1.保险资金运用中权益比例或提升。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明确“两个力争”:力争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2025 年起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股市。2.长周期指标考核权重提升。2023 年10 月保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考核中,“当年”和“近三年”分别占50%。该考核制度修订后,“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调整至不低于60%;此外,考核制度修订将以“实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的长周期考核,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投资管理能力”为目标。3.第二批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开启,保险公司可通过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扩大股权投资。第一批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案例如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发起设立的鸿鹄志远私募基金,运行情况良好;第二批试点拟定规模1000 亿元,在机制上比第一批试点会更加灵活,将在2025 年上半年落实到位。基金可以是单独由一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也可以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

      我们认为险资设立的基金预计作为合营/联营企业将采用权益法核算,险资或有动力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稳定自身业绩,增加长期投资资产。

      于公募基金而言:1.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 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我们认为除了增持A 股、持股估值提升外,股票ETF 的继续扩容、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的推广等或有助于实现10%的增长目标。2.全面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引导基金公司避免投资行为短期化、重规模轻回报的问题。3.销售费率降低。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2025 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每年合计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 亿元的费用。

      于一级市场而言:优质科技型公司IPO 或有进展,保险、理财等参与打新、定增等限制或放松。发布会中提到,将进一步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支持更多标杆性高科技企业登陆A 股市场;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更加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给予保险资管、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积极支持相关资金投资入市。

      SFISF 尚有550 亿元待入市,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有发展空间。据发布会披露,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经开展了两次操作,合计金额1050 亿元;2024 年10 月操作的500 亿元,已经全部用于融资增持股票,2025 年1 月操作的550 亿元尚待使用。将近800家上市企业及主要股东与银行达成了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方面的合作意向,其中超过300 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打算申请股票的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过了600 亿元,市值百亿以上的公司占比超过了四成。我们认为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能为银行提供25bp 左右的利差,可为银行、股东、上市公司实现多方共赢。

      风险提示:支持政策落地时间不及预期;财政支持规模不及预期;银行资本监管意外收紧;金融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化债力度与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领域风险集中暴露;经济回暖过程中发生黑天鹅事件;债券市场发生异常波动;国际环境发生异常变化。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