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特斯拉发布全年业绩 智驾/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提速

证券之星 2025-02-14 03:20:14
股市要闻 2025-02-14 03:20:14 阅读 290

  事件:近日,特斯拉(TSLA.O)发布24Q4 与全年财报。受行业竞争加剧及需求不足影响,公司全年汽车交付量低于预期,公司指引25 年将推出多款新车型,同时公司表示正积极推进智驾与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特斯拉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引领智驾与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汽车业务:交付量与利润承压,25 年进入新品周期。24 年公司全球汽车交付178.9 万辆,同比-1%,低于预期,其中美国与欧洲地区受市场整体需求疲软拖累下滑,美国交付63.4 万辆,同比-6%,欧洲32.7 万辆,同比-11%,中国地区全年交付65.7 万辆,同比+9%,对整体销量形成支撑。公司全年汽车业务营收同比-6%,毛利率18.4%,同比-1.0pct,24 年公司车型迭代处于相对平淡周期,在北美/中国市场竞争加剧、需求走弱背景下,单车收入持续下降,Q4 下降至低于4 万美元,ASP 下降幅度高于成本端,成本控制未能完全抵消价格战影响,Q4 与全年单车毛利同比-21%/-10%,汽车业务利润端整体承压。

      2 月起公司Model Y 改款开始产能爬坡,同时25 年公司计划推出多款新品,其中采用新平台的低价车型预计25H1 推出,位于Reno 的电动卡车Semi 工厂已封顶,预计批量生产的Semi 车型将于25 年底推出,26 年初实现量产,此外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 亦将于26 年在德州工厂实现量产。低价车型与商用车型有望完善公司产品矩阵,公司长期交付量有望重归增长。

      智能驾驶:FSD 持续迭代,高阶自动驾驶加速落地。公司持续推进智驾技术升级迭代,FSD 升级至V13 版本,能够实现从停车状态启动,执行停车、倒车和重新停车等功能,目前FSD 累计里程接近30 亿英里,事故率降至594万英里/次,创历史表现最佳。Q4 拥有5 万张H100 同级别算力芯片的德州Cortex 训练集群完成部署,将大幅提升公司智驾数据训练能力。在高阶智驾方面,公司计划于25 年6 月在德州奥斯汀对无人监督模式的FSD 进行试点,并于年底在美国更多地区推广,若25 年顺利落地则有望为智驾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持续催化。此外公司正加速推进FSD 进入中国与欧洲地区,公司已经预填申报国内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试点工作,获准后公司可参与算力、云服务等市场,有望加速FSD 入华进程。

      能源业务:储能装机增长迅猛,上海工厂投产。公司24 年能源业务营收同比+67%,主要受益于Megapack 与Powerwall 储能产品装机高增,全年储能装机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其中Q4 单季度装机11.0GWh,同环比+244%/+59%,能源业务毛利率26.2%,同比+7.3pct,自23Q3 开始连续多季度维持20%+,为公司整体盈利贡献增量。近期公司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实现投产,规划产能40GWh 预计25 年实现20GWh,有望缓解公司产能不足问题,公司指引25年储能装机有望实现50%以上增长,长期储能年出货有望达100GWh。

      人形机器人:规划趋于明朗,量产临近前夕。公司预计于25 年生产数千至1万台V1 版本Optimus 在公司工厂内部部署,目前设计产能为1,000 台/月,26H1 推出V2 量产版本,预计产能提升至1 万台/月,26H2 开始对外商业化交付,此外马斯克预计定价有望落在2-3 万美元区间。我们认为,目前公司人形机器人规划与商业化节奏逐步趋于明朗,初代产品量产临近前夕,同时叠加公司对未来量产增速的指数级增长指引,我们看好公司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有望引领产业链迈向量产元年。

      投资策略:我们认为智能化是汽车电动化的后半场,智能驾驶能力将决定车企未来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算力、大模型等AI 技术的迭代升级,高阶自动驾驶有望加速落地。头部企业逐渐在训练数据、训练设施、智驾生态领域建立了领先优势。特斯拉是全球领先的智能驾驶企业,我国车企同样在该领域逐步建立领先优势。华为凭借在ICT 领域技术积累,业务不断延伸至联结、计算等领域,致力于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其在软件、硬件、芯片、终端、网络、云等领域均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在多个场景下与ICT 技术相匹配,经过前期大规模研发投入,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逐步进入收获期。相关受益标的包括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及HI 模式下的长安汽车。特斯拉储能业务进展顺利,年内上海超级工厂开始产能爬坡,叠加公司长期需求指引空间广阔,建议关注特斯拉储能产业链,相关受益标的为宁德时代。此外,我们认为2025 年或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的关键之年,建议关注特斯拉产品方案冻结过程中的供应链定点与技术方案映射,以及华为等国内厂商的产业链合作机遇,关注高价值量核心环节。

      风险提示:需求端增长不及预期、新能源车/储能竞争加剧、FSD 监管审批与落地进展不及预期、Optimus 量产与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广告位招租
今日焦点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