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周报:钢铁供给侧优化的阻力和驱动力
最新跟踪:高频数据企稳,成本端走弱支撑即期利润改善近期钢铁高频数据逐步走稳。在限产预期的催化下,铁矿石和焦煤价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由此带动钢价中枢下移。即期利润上,测算钢企盈利有所改善。
1)高频数据企稳,旺季成色仍待跟踪——本周钢材表观消费量环比上升4.22%,农历同比下降7.26%。其中,长材环比+11.72%,农历同比-13.55%;板材环比-0.80%,农历同比-1.90%。建筑钢材成交量周均值10.11 万吨/天,环比-0.46 万吨/天。
2)产量维持震荡,整体压力有限——本周日均铁水产量小幅升至230.51 万吨,较上周上升2.57 万吨/天;五大钢材产量环比下降0.25%,农历口径同比下降1.99%。
3)库存开启去化——本周全国总库存环比-1.02%,农历口径下长材总库存环比减少0.50%,同比下降33.81%;板材库存环比下降1.73%,同比下降6.21%。
由此,上海螺纹涨至3320 元/吨,环比涨10 元/吨;上海热轧跌至3370 元/吨,环比跌40 元/吨。测算成本滞后一月螺纹吨钢利润位于盈亏平衡线下约30 元/吨。
热点关注:钢铁供给侧优化的阻力和驱动力
近期,市场对钢铁供给侧的关注度较高。尽管当前钢铁的需求和供给均处于底部,然而库存从低位开始去化,映射供需在较弱的水平上达到均衡。若配合行政化压减产量,钢铁价格和盈利的弹性有望充分释放。不过,过往来看,在钢铁多轮限产预期催化下,真正实现价格和盈利大幅改善的仅有2016-2018 年和2021 年两轮;其余时段,限产的效果并不显著。限产效果的差异,或反映了每轮限产阻力和驱动力的强弱。
GDP 和就业或仍是钢铁供给侧优化的最大阻力。作为重资产、强外部性的行业,钢铁仍是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钢铁生产与当地GDP 和就业密切相关。而限产本质上属于收缩性政策,可能对当地产值、税收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引发失业人员的安置问题。而这一阻力的强弱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当经济具有明显向上的驱动时(2016-2018 年棚改货币化、2021 年制造链出口景气),其他行业景气有望对冲钢铁行业收缩的影响,从而减轻钢铁限产的压力;而当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时,限产的代价或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如何公平的分配产量压减指标成为当前新的阻力。区别于2015 年行业底部时,头部和尾部企业的盈利分化不大,头部企业经过十多年来的产品结构升级和在环保、节能上的资本开支,形成相对行业稳固的超额利润。由此,过往“一刀切”模式对头部企业产生极大的不公平,不利于钢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016 年供改的核心驱动力是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问题,当前来看,钢铁行业的信用风险相对可控。复盘2015 年,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高企,且贷款以商业银行为主,倘若钢企出现大规模破产,或造成商业银行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当前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明显更低,企业的偿债能力更强,信用风险相对可控,或使得供给侧优化的驱动不及2015 年。当前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出台,或形成新的驱动。钢铁行业规范条件或为钢铁供给侧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抓手,产品结构、环保水平、能耗水平领先的企业,有望获得更高的评级而不受限产的约束;结构低端,环保和能耗水平较差的企业后续或面临逐步减产甚至出清的结局。不过,政策节点上,2026 年后落地的概率或更大。
总结来看,本轮供改或体现“分级管理、扶优劣汰、有增有减、有保有压”的思路,或更需要精细化的过程和时间。本轮钢铁股上涨行情的核心,仍在于钢铁股的基本面和估值处于双底部,而供改预期仅仅在上涨弹性上提供催化。近期高频数据逐步趋稳,产量和库存水平延续低位,钢铁基本面维持弱平衡状态;同时,钢铁股的估值低位,为钢铁股的“易涨难跌”提供了条件。
风险提示
1、 需求修复不及预期;2、行业供给水平增长过快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