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房地产春季投资策略:三底叠加 筑底在望

证券之星 2025-03-12 09:42:18
股市要闻 2025-03-12 09:42:18 阅读

  投资要点:

      市场现状:需求有支撑,供给有约束,局部或将供需逆转。需求端,2021年以来我国房地产经历了深度调整,市场对房地产行业前景非常悲观;但积极的因素也在显现,新房持续下跌过程中,二手房在2022Q4需求提前见底,成交结构中刚需占比持续上升,同时我们预计2024年住房总成交将下降至13.9亿平(新房+二手房),已低于估算中期住房总需求中枢(增量+存量-空置)为14.3亿平,这些都表明了我国中期需求有支撑。供给端,虽然我国目前总体库存水平偏高(达45亿平、对应去化周期5.6年),但库存结构分化严重,库存问题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土地状态库存,其中三四线占比高达66%、土地状态库存占比高达63%,上述结构意味着短期有效库存偏低、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同时过去3年中拿地和开工较2021年均大幅下降67%,并且分别已经回到了2009和2006年的水平,综合将导致短期供给有约束,这一方面会制约中短期全国投资和销售的表现,另一方面也预示后续房地产行业有望更早迎来供需拐点,尤其考虑到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将进一步宽松背景下,预计2025年一二线城市有望供需逆转、并展现出强弹性。

      核心问题:居民资产负债表是关键,房价是重要决定因素。我们估算2021年以来全国二手房房价下跌31%,造成了2024年末全国存量住房市值降至285万亿元、可比口径下较21年末高点累计下跌27%。住房市值的大幅回落对应2024年末我国住房市值/GDP比回落至216%,回归至国际中位数区间200-300%(美日英德),全国的住房市值总量更加合理化;但住房市值的大幅回落也导致了居民资产负债率的显著走高,对应2024年中国居民资产负债率提升至13.2%(考虑房产折旧后达15.7%),高于日本峰值、低于美国峰值。参考美国和日本居民资产负债表与消费呈现负相关关系,去年6月以来我国消费放缓,或源于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走弱,而消费走弱伴随着失业率高位。去年9月底中央发布就业优先战略,要求以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为底线。综上,我们认为本轮政策逻辑链条为:房价->居民资产负债表->消费->就业,其中保就业是核心目标,居民资产负债表是核心关键,而房价则是决定居民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因素。此外,参考美日经验居民资产负债率达峰后修复需要2年时间,也对我国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行业展望:稳价为纲,筑底在望,总量仍偏弱,结构强弹性。2021年至今,房地产政策持续放松,但政策效果有限。直到去年9月房地产政策开始聚焦居民资产负债表、提出止跌回稳强要求,并呈现了强于以往的政策有效性,目前已有7个城市止跌回稳。12月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稳住楼市股市,凸显当下中央对于稳房价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表明9月底以来政策路径已经很清晰,预计后续将遵循着“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止跌回稳”的政策思路推出更积极有为的政策,预计后续政策空间包括:房贷利率下降、一线限购和税费等优化、收储落地加速、城改货币化安置推进等。 展望2025年,考虑到住房总需求的底部支撑及三大需求底部信号(按揭负担比、租金回报率、千人开工套数),也考虑到目前行业供需两端仍有压力,包括需求端信心和购买力走弱、以及供给端短期有效供给偏低,综合之下,我们认为房地产有望筑底,预计2025年总量仍然偏弱,但结构蕴藏强弹性,其中一二线城市有望供需逆转、并展现出强弹性,优质房企有望复制煤炭供给侧改革逻辑、并迎来量质双升。我们预测2025年:1)新房:销面-4.5%、销金-6.4%、房价-2.0%、投资-9.9%、开工-9.7%、竣工-22.6%;2)二手房:销面+6.2%、销金+6.2% 、房价持平。

      投资分析意见:三底叠加,筑底在望,维持“看好”评级。我们认为去年9月底以来“止跌回稳”政策组合拳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将持续发力,并且我们认为近期行业呈现了政策底、信用底、需求底三底叠加,强化了止跌回稳,并近期城改旧改及收储或将加快推进,房地产及产业链也值得更积极对待。而考虑到行业供给出清接近终章,供给出清也将推动结构出现强弹性,预计优质产品力房企有望复制煤炭供给侧改革逻辑、并迎来量质双升。我们维持房地产及物管“看好”评级,推荐:1)产品力房企:滨江集团、建发股份、建发国际、华润置地、中海外发展、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关注绿城中国;2)低估值修复房企:新城控股、龙湖集团,关注金地集团、新城发展、保利置业;3)收储及城改受益房企:越秀地产、华发股份,关注城投控股、城建发展;4)二手房中介:贝壳,关注我爱我家;5)物业管理:华润万象、招商积余、中海物业、绿城服务、保利物业,关注新城悦服务。

      风险提示:销售和融资资金趋紧,收储和城改推进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