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动态点评:关税超预期 全球货运市场承压

证券之星 2025-04-06 10:00:00
股市要闻 2025-04-06 10:00:00 阅读

25%关税符合预期,间接促进其他地区双边合作4 月3 日,美国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关税政策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与2 月相比,本轮政策的主要差异点是:满足《美墨加协议》(USMCA)的关税豁免政策延续。同日,中欧双方同意尽快重启电动车反补贴案价格的承诺谈判,为产业投资和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认为25%的汽车关税对于国内直接出口的负面影响较小(24 年出口美国仅约11.6 万辆),其主要影响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头部车企的预期收入和盈利。本轮政策相对利好满足USMCA 条例的北美生产企业,并将间接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中国车企或在欧盟、东南亚等地区获得更多增量。

    乘用车:25%关税对中国车企出口美国影响有限,日韩德车企承压24 年中国整车出口美国约11.6 万辆,加征关税对中国车企影响有限。美国市场长期以来是日韩德车企的核心销售和出口市场,虽然头部车企已在美本地化生产,但仍有部分直接出口,该业务将受到25%整车关税的直接影响(美系和日韩系经济型车型的价差或扩大至8000-9000 美元)。24 年日本、韩国、德国分别向美出口137/100/55 万辆整车,我们预计关税落地将分别影响约27/20/16 万辆出口,日韩德车企短期难以平衡量利。墨西哥延续关税和USMCA 豁免政策,当地生产仍为关税普升下的最优解。

    零部件:符合预期,墨西哥基地满足美墨加协议的零部件公司更受益本轮零部件加税幅度保持在此前3 月29 日行政令的25%。25 年以来美国对汽零的关税政策为:对中国汽零额外加税25%,对“墨加”免加税或加25%,对其他国家加税25%,所以墨、加出口美国仍有关税优势,其他国家汽零出口受阻明显。本轮加税本质上是推动制造业在美国设厂。而中国零部件在墨西哥基地获取超额利润的关键是要满足美墨加协定以达到免税条件,因此需提升在北美的配套价值比例达到75%;同时,考虑后续关税条件,还需要提高商品中“美国成分”占比。总体看,中国汽零厂商大方向将增加美国成分采购及直接美国设厂,以降低加税影响。此外,日、韩、德系主机厂预期在北美加大产能布局,因此提前在墨西哥或者美国产能布局的中国汽零厂商,更容易降低本轮加税影响,同时更容易赢得北美的增量市场。

    全地形车:墨西哥关税维持,中国厂商仍可提价应对此次关税施压与2 月政策预期的差异在于:①北美厂商受关税影响减弱:庞巴迪工厂均满足USMCA 豁免条件,北极星仅对中国采购的零件(24 年约5亿美元)需部分缴纳关税。②产能回迁东南亚可能性降低。对比税率看,对美敞口较大的摩托车企将产能全部转移至墨西哥已是当下最优选,下一步战略或仍将是提高本地生产及采购比例。影响角度,本次墨西哥关税基本未作调整,我们以春风/北极星/本田为例,25%额外关税占春风四轮终端售价比例约5%~13%。而春风ATV 售价较北极星/本田分别低20~34%/ 19%~26%,UTV 新品售价较北极星竞品低近40%,即使提价转移关税压力,也仍具备强产品竞争力。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导致车企亏损,关税政策等原因导致出海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