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聚焦:打破震荡的上下风险考量

证券之星 2024-12-30 05:08:32
股市要闻 2024-12-30 05:08:32 阅读

  打破震荡的上下风险考量

      10 月以来市场高波震荡,时空幅度基本已与“519”行情后震荡区间相同。尤其近两周全A 单日成交额来到本轮行情最低点1.3 万亿水平,以熊牛转换约60 个交易日后成交额放大比例来看,近期也来到本轮最低点2.3 倍,部分重要事件与变化正越来越可能成为打破震荡区间的因素。

      1)向下打破因素1:基本面尤其地产风险。过去两个月地产股价走弱与基本面转好分歧。原因在于当前地产政策侧重于防风险、托底,但对于地产开发商来说,严控增量意味着往后一段时间资产负债表将难以显著扩张,故表现在股价则呈现地产股结束了快速下跌的过程企稳,基本面虽然形成底部支撑、但难以期待显著复苏推动股价上涨。往后关注点同样在于房企债务的存量消化。

      2)向下打破因素2:业绩预告披露期暴雷可能性。未来一个月内进入24 年报业绩预告密集披露期,从过往年份来看业绩预告报喜/报忧比例与当年整体业绩情况较为相关,如22、23 年报业绩预告报喜/报忧比例均为0.7,24H1 为0.9。但当下我们对于可能出现的业绩暴雷反而相对乐观,一方面预告公司业绩情况无法完全代表整体上市公司,另一方面由于24 年基本已完整度过,业绩预期已大部分反映至股价层面,此时的业绩暴雷反而能进一步将困境反转逻辑加强,故该风险点相对不大。

      3)向下打破因素3:特朗普关税政策。在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特朗普胜选后25 年是新中美关系确立之年的背景下,国内经济仍是基本盘,关注明年1 月20 日特朗普上任后的政策取向。

      4)向上催化因素1:基本面好转、但也要警惕“噪音”,历年年初1-2 月由于叠加春节因素,故往往呈现出经济数据极强的波动,即使出现“开门红”也难以凭借此判断整体年内经济趋势走向。跟踪仍需持续至2 月以后的全国两会落地、具体政策推出、以及更长区间具体经济的表现。

      5)向上催化因素2:稳增长决心明确、价格靶点清晰、武器库充裕,关注货币政策节奏、服务消费抓手。最明确、且有望最先发力的在于货币政策,25/1更有力度的货币宽松可期。此外我们认为在更多财政抓手明确之前,既定弹道可能会尽快落地,呼应会议“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已确定的抓手中,消费排在首位,从执行难度和生效时间来看,“两新”和服务业消费补贴或为难度最小、短期最有望落地的政策措施。

      配置建议:资金与再通胀驱动红利,剩余流动性推升小盘成长1)红利扩容:红利质量+红利低波。展望来年红利行情演绎,依然是存量经济下企业审慎投资&提高营运效率,使得自由现金流不断充裕,从而转化为更丰厚的股东回报逻辑。实物再通胀有望带来的牛市下半场中,红利质量或将强势回归,包括消费内需(白酒/家电/医药龙头)、周期资源品(有色/煤炭/交运/建筑)。而资金面或驱动红利低波“开门红”,在当下险资规模增速持续上行、外部特朗普上台后的不确定性、低利率环境共同影响下,25 年初红利尤其中长线资金显著偏好的红利低波资产或出现短期显著涨幅。

      2)依然维持剩余流动性上行背景下小盘成长占优的判断。在基本面实际复苏、PPI 转正、以及监管明确查处股市交易风险之前,小盘成长仍具备向上驱动。

      过去两个月行情主题多数围绕AI 展开,机构视角下同样如此,我们统计11 月以来收益率前30 的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规模1 亿元以上,同一主基金保留收益率最高代码)来看,重仓股以及净值贡献度(重仓比例*个股涨跌幅)基本也集中于计算机&电子为代表的软&硬科技。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经济疲弱,可能对相关产业链及国内出口造成影响;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