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报告:如何理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证券之星 2025-01-10 16:06:54
股市要闻 2025-01-10 16:06:54 阅读

  平安观点:

      2024 年12 月以来,债市走势和基本面以及其他大类资产相背离,主要定价“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理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是对过去三年货币政策的总结。2020 年以来,货币政策多次降息降准,有效带动了实体融资成本下降。从数量指标来看,除21 年受疫情的基数影响外,社融和M2 增速持续高于GDP 增速。

      在24 年陆家嘴论坛上,潘行长总结“我国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第二,我国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变化,政策具有延续性。根据央行货政司《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中采用‘黄金法则’来衡量合理的利率水平,即经通胀调整后的真实利率r 应与实际经济增长率g 大体相等。”目前我国定期存款利率下降至1%至2%,贷款利率约为3.5%至4%,实际利率接近潜在实际经济增速,货币政策保持了支持性立场。对比美国,当前有效联邦基金利率(EFFR)为4.25%-4.50%,24 年4 季度美联储议息会议点阵图显示长期的中性利率为3.0%,当前美国政策利率是限制性的(“meaningfully res trictive”)。

      第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节奏可能要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应对。2025 年降准降息仍然可期,节奏上要客观看待当前的内外部约束。(1)银行净息差可能主要影响降息;(2)汇率可能影响降息和降准。24 年4 季度的货币政策例会央行对汇率的表态较为坚决,而从外围环境来看,美元指数创年内新高,外围金融市场波动显著增大,国内政策也要维持灵活应对。

      第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从已知的信息来看,地方政府25 年1 季度计划发行规模较小,政府债供给压力可能不大。根据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货币与财政协同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才能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整体来看,建议投资者客观看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期多家媒体报道,央行再次频繁提示长期利率单边下行累积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市场波动也开始增大,在24 年12 月利率快速下行以后,1 月以来短端利率已经有所回调,需关注债市行为同质化背后可能隐含的市场风险。

      风险提示:1)收益率曲线陡峭化风险;2)市场估值波动风险;3)资金面收紧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