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25年展望:星座加速部署、关注火箭首飞
核心观点
2024 年,全球航天任务频次再创新高,共计完成265 次发射。
SpaceX 保持领先优势,占全球发射总量的50%;火箭发射端技术不断突破,星舰成功试飞、新一代猛禽3 发动机面世。可重复使用、大推力火箭技术将成为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快速部署的关键。我国商业航天发射稳居世界第二,民营商业航天发射道阻且长。产业中,国有民营企业共同布局,卫星研制与火箭发射模式逐步转型,关键技术及产能瓶颈有望突破,商业航天力量有望加速低轨互联网布局进程。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运营、多款可复用商业航天火箭计划发射、手机直连卫星商业化应用发展、海外开展试运营业务,预计2025 年我国星座整体建设进程将迈入新阶段。
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应用广泛,军民市场空间广阔相比于地面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具备覆盖范围广、跨洲际通信时延低、支持大规模灵活通信、建设成本低、可用于应急等特殊场景的优点。但其系统容量较小,无法满足高人口密度区域的并发通信需求,而且在频谱效率、峰值速率、网络时延方面也不如5G,尚无法达到5G通信的性能要求。经过三次发展浪潮,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互补融合”的定位逐渐清晰。
卫星互联网在军民用领域应用广泛,万亿市场空间广阔。不同场景下的宽带服务是卫星互联网主要的应用方向之一,其还将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能够避免气候或者地面基础设施被摧毁等因素影响通信的质量,且自身抗毁伤能力强,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目前,我国航天产业辐射的产业链规模已超过万亿。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从2015 年至2020 年,我国商业航天产值由3764.2 亿元突破至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预计2024 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超2.3 万亿元。下一阶段,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将步入快车道, 预计2025 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2.8 万亿元人民币。2030 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接近10 万亿元。
2024 年商业航天回顾:全球航天任务频次再创新高,SpaceX 保持领先优势2024 年,全球航天任务频次再创新高,全球运载火箭共计完成265 次发射。入轨发射总计259 次,比2023 年的221 次增加了17%,平均1.4 天完成一次火箭发射,同样创历史之最。按照国家划分,美国与中国贡献全球火箭发射主要份额,欧洲整体表现不佳。其中,美国2024 年完成154 发火箭发射,占全球入轨发射总量59%;我国2024 年完成68 发,占全球入轨发射总量26%从执飞火箭来看,SpaceX 的猎鹰系列为全球火箭发射绝对主力,占全球发射总量的50%。美国主力火箭德尔塔系列在完成最后一次发射后退役,火神成功首飞。中国长征12 号、引力一号等新火箭成功首飞,欧洲阿丽亚娜6 号首飞仅部分成功。火箭发射端技术日渐成熟,火箭复用技术如猎鹰9 号火箭有效降低发射成本,显著提高任务执行效率。
2024 年我国共完成68 次火箭发射任务,较2023 年的67 次火箭发射记录再创新高,其中2024 年成功发射6 6次,失利2 次,成功率为97%;民营火箭公司发射12 次,占比18%。航天国央企为火箭发射主力军,民营火箭仍以固体火箭为主。
海南商业发射场启用,我国商业火箭发射效率再提升。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于2024 年11 月30 日首次成功发射。海南商发目前共建成一号和二号两个工位,一号为长八专用工位,二号为商业发射工位,可满足每年各16 次的发射需求。
全球卫星频轨资源稀缺,我国卫星互联网正式组网开启。国央企集团加速布局商业航天,卫星制造端与火箭发射端加速补齐短板,航天科技集团于2024 年9 月分别成立了商业卫星公司与商业火箭公司。随着我国商业主体性确定,行业整体有望加速发展。同时,随着供应链的变革,由传统军工供应链体系转向商业与民营市场,成本与效率有望大幅提升。
2025 年商业航天展望:我国星座发射常态化、商业化进程落地、与各型火箭首飞自2020 年以来,全球火箭发射次数连续三年创下新高,全球航天活动显著增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
在通信卫星领域,我国低轨卫星的建设相对滞后于高轨高通量卫星。天通一号卫星是我国成熟的GEO 卫星星座,已被各行业广泛应用。2024 年,我国两大巨型星座(GW 及G60)正式组网开启,标志着2025 年星座部署将进入常态化发射的新时代。截至2024 年末,SpaceX 星链卫星已累积发射超7000 颗,星网GW 及垣信G60 分别部署了10 颗和54 颗卫星。
巨型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和运营,具有周期长、技术集成度高、高风险等工程特点。我国国有民营企业共同布局,卫星研制与火箭发射模式逐步转型,关键技术及产能瓶颈有望突破,商业航天力量有望加速低轨互联网布局进程。同时,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首飞、多款可复用商业航天火箭计划发射、手机直连卫星商业化应用发展、卫星互联网海外开展试运营业务,预计2025 年我国星座整体建设进程将迈入新的阶段。
建议关注先行的产业链中上游
产业链上游:卫星总装:中国卫星;卫星载荷:上海瀚讯、佳缘科技、航天环宇;载荷上游元器件:臻镭科技、铖昌科技、振芯科技;卫星总装测试:苏试试验;3D 打印产业链:铂力特、华曙高科;碳纤维复合材料:光威复材。产业链中游:卫星运营及服务:中国卫通;地面设备及终端:海格通信、七一二。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