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体记者会点评:政策进一步细化
投资要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分别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第一,四个“加力”是实现5%左右GDP 增速目标的主要支撑和保障。
一是,把促消费和惠民生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提振居民消费。二是,把补短板和增后劲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扩大有效投资。三是,把培育新动能与升级传统动能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分行业出台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四是,把点上突破与面上提升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深化改革开放,包括深入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出台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等。
第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兼顾平衡性和功能性,既充分考虑实现年度预期目标需要,又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更加积极”,意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在实施好存量政策的基础上,及时研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前后贯通、接续发力,确保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蓝部长强调,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第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需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货币政策目标方面,一是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二是结构上,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包括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及支持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三是,强化预期引导,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货币政策工具上,一是将择机降准降息。二是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三是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四是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包括进一步扩大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5 千亿扩大到8 千至1 万亿;降低再贷款利率;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与财政协同,保持财政贴息力度;优化再贷款政策流程。
第四,要更大力度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下一步举措包括,一是进一步增 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板块层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差异化的安排,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创新转型、绿色等的发展。包括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抓紧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机制,在估值定价、审核流程、支付工具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堵点。二是进一步增强投融资发展的协同性。健全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及逆周期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逐项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一方面,不断完善私募和创投基金监管制度规则,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三是进一步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一方面“依法严惩”,推动出台背信罪司法解释、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加快修订证券公司监管条例;另一方面“依责严防”,健全防治财务造假长效机制,完善“吹哨人”制度,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加强科技赋能监管。四是要进一步增强市场基础制度的适配性。坚持尊重规律、尊重规则,优化市场定价机制,评估完善交易结算制度。
风险提示:特朗普2.0 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冲击超预期;经济内生动能恢复较慢;宏观政策工具和力度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