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周报:基层中医药覆盖面持续扩展 看好基层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需求增长
核心要点:
市场表现:上周中药Ⅱ上涨0.8%,医药板块延续反弹态势
上周(2025.02.10-2025.02.14)医药生物报收7368.1 点,上涨2.71%;中药Ⅱ报收6446.65 点,上涨0.8%;化学制药报收10078.98 点,上涨0.71%;生物制品报收5993.86 点,上涨1.61%;医药商业报收5147.41 点,上涨4.18%;医疗器械报收6428.22 点,上涨4.81%;医疗服务报收5380.99 点,上涨6.51%。医药板块延续反弹态势,受业绩预期影响,中药板块涨幅相对较小。
从公司表现来看,表现居前的公司有:长药控股、昆药集团、生物谷、葫芦娃、*ST 龙津;表现靠后的公司有:*ST 吉药、万邦德、羚锐制药、健民集团、佐力药业。
估值:上周中药板块PE(ttm)为26.87X,PB(lf)为2.32X
上周中药PE(ttm)为26.87X,环比上升0.22X,近一年PE 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2.58X。PB(lf)为2.32X,环比上升0.02X,近一年PB 最大值为2.65X,最小值为1.99X。PE 处于近十年以来27.58%分位数,PB 处于近十年以来6.11%分位数。中药板块相对沪深300 估值溢价率为110.86%。
上游中药材:受春节闭市影响,中药材价格指数小幅走低上周中药材价格总指数为255.65 点,周价格定基总指数较上一周下跌0.2%。从中药材十二大类来看,呈现出6 涨6 跌的态势,其中,全草类药材价格指数跌幅居首。春节前后,中药材市场总体交易偏弱,闭市前期行情逐步走低,闭市期间基本无交易,节后市场尚未完全启动。近期气温回暖,产新量或逐步增多,供给端增加,后市价格指数或继续小幅走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基层中医药服务惠及百姓健康”主题发布会
近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系列发布会之“基层中医药服务惠及百姓健康”主题发布会。发布会指出,将中医馆建设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中医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走向了从有到优的发展。2015 年至2024 年中医馆数量从3000 余个增加至4.2 万个,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国有9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展。在人口老龄化、政策不断推动中医药普及的大背景之下,随着基层渗透率的提升,中药行业防治养的特性有望得到更进一步发挥,我们看好基层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需求增长。
投资建议:价格治理与消费复苏同行,增量需求中寻找投资机会
2025 年中药行业或呈现价格治理与消费复苏同行,压力与机会并存的局面。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主线一:价格治理。价格治理之下,集采、医保谈判、药价比等政策的大方向即降价,行业内部分化或更加明显,具备竞争优势的品种及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机会来自于以价换量带来的增量需求。(1)集采建议关注价格降幅、院端市场份额及研发创新能力。我们认为独家品种且在院端销售规模较大、企业研发能力较强更易实现以价换量,获得增量需求。(2)医保谈判和医保目录调整,建议关注价格降幅和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及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和独家品种,有望通过以价换量获得更大的增量市场,带来增量需求。
(3)基药目录自2018 版以来一直未有调整,2025 年基药目录调整有望进一步推进。建议关注基药目录调整进度,鉴于医保目录与基药目录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已纳入医保的非基药有望率先入基,建议重点关注“医保+非基药+独家”品种。(4)“四同”“三同”“二同”“一同”及药价比在横向纵向形成价格联动,在线上线下形成价格联动,拥有渠道和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在提升市占率的同时获得增量需求。
主线二:消费复苏。消费复苏之下,我们看好宏观经济回暖及内需刺激带来的消费类中药销量的恢复。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为消费类中药带来最大的长期驱动力,中药行业长产业链以及“防—治—养”的特点有望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我们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看好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
主线三:国企改革。中药行业国资控股企业占比明显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国企改革深化,投资机会来自提质增效取得的业绩增量。
建议关注:(1)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布局大品类有独家品种的企业;(2)布局大品类且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3)“医保+非基药+独家”品种;(4)品牌力、产品力强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5)探索新业态拓展产业链的品牌中药。此外,关注国企改革带来的提质增效及业绩增长。
风险提示
(1)包括行业集采等在内的政策趋严,导致中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2)上市公司在研产品进展低于市场预期;
(3)医保和基药目录中中药占比提升低于市场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